吴俊伟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重庆电子电路产业园》(第0283号)收悉。经与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商务委、市金融监管局、市政府口岸物流办、荣昌区政府等协办单位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全球及我市电路板产业发展情况
印制电路板(PCB)是“电子产品之母”,集成电路与电阻、电容等电子元器件作为个体无法发挥作用,只有得到电路板的支撑并将它们连通,在整体中才能发挥功能。电路板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电子产业的发展速度与技术水准,得到国家产业政策明确支持。随着5G时代来临,通信网络、终端以及衍生应用场景,为印制电路板产业提供了巨大市场需求。
电路板产业链为:原材料-覆铜板及专用设备-电路板制造-电子产品应用。上游:包括覆铜板(CCL,也称铜箔基板)生产和用于生产覆铜板的铜箔、环氧树脂、玻璃纤维布、油墨、木浆等原材料以及专用设备。环氧树脂、玻纤及电路板专业设备属资金、技术密集型行业,长期处于全球寡头垄断。中游:电路板制造。从产业区域分布来看,日本企业产品集中在HDI板、封装基板、高层挠性板等高端产品;美国企业以应用于军事、航空、通信等领域的高端多层板为主;韩国和台湾企业也以附加值较高的HDI和封装基板为主;国内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近年来升级进程不断加快。下游:涵盖汽车电子、通信设备、消费电子、航空航天、工控医疗等应用领域。
2019年全球电路板产值约637亿美元,增长2.1%;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电路板制造基地,产值占全球50%以上,产量占全球60%以上,形成了以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为核心区域的产业聚集带(企业多集中于木浆、铜矿、石英石等原料丰富的长三角或技术集聚地带珠三角,企业数量占全国70%);预计2023年增长至405.5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4.4%,高于全球增速0.7个百分点;2025年产值有望达到全球60%,产值约450亿美元。
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以笔记本电脑、手机为主导的智能终端产业,笔电产量占全球产量比重约40%,连续5年蝉联第一;2020年,先后经历复工复产、用工短缺、物流不畅等多方面困难考验,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相关部门、区县共同支持努力下,我市智能终端产业依然取得“七个首次”的丰硕成果:计算机产量首次突破9000万台;笔电产量首次突破7000万台并逼近8000万大关;首次成为全球最大的苹果手表生产基地;全产业产值首次突破4000亿元;配套产业产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龙头企业达丰电脑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元,成为我市第一家千亿级电子制造业企业;传音实现产值113亿,落户我市后首次突破百亿大关,同比增长158%。
在智能终端产业带动下,我市已落户10余家电路板相关企业,企业少、规模小,基础仍较薄弱,发展亟待突破。主要是制造型企业,规模较大的有两江新区的奥特斯、峻凌电子;涪陵区的华通电脑;永川区的川亿电脑、航凌电路板、金泽鑫科技;荣昌区的电子电路园;长寿区的启尔电子等。
二、相关工作落实情况
(一)推动电路板产业发展方面。
市经济信息委加强产业规划和指导,“十四五”期间,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供应链提升”工程,增强经济发展竞争力。围绕主导产业梳理形成的33条重点产业链,印制电路板产业是其中1条重点产业链。绘制产业链图谱,找出短板和弱项,全面施行“链长制”,从补链、强链、延链等多角度、多举措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牵头编制《电路板产业链分析、发展路径以及重点招商企业梳理》,规划到2025年,构建起较为完善的电路板全产业链,建成全国重要的产业基地。其中,荣昌区作为我市电路板产业重点发展区。
同时,市经济信息委狠抓平台建设,激发园区活力,优化产业链生态。2020年市级特色产业基地创建名单中,市经济信息委批准荣昌高新区创建“重庆电子电路产业园”(产业基地),是重庆唯一一个电子电路产业园区,进一步增强了荣昌区电路板产业的全国影响力和竞争力;指导荣昌区等区县10家电路板相关企业,发起成立重庆电子电路制造产业协会(中国电子电路行业协会西部分会),目前该协会正在按规定进行报批流程,川渝贵等地已有200余家企业意向参会。该协会的成立将填补西部地区行业协会的空白,主要职责有发布年度产业发展报告、行业标准的统一制定、工程师资格认证等,将有力推动西部地区电路板产业发展。
此外,市经济信息委围绕“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及33条重点产业链,研究行业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依托相关园区,“一业一策”“一企一策”制定招商政策,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围绕重点企业需求开展针对性配套企业招引,突出高端化、集聚化、链条化发展。精准招商对象,建立细分链条100强企业名录主动对接,预判企业投资方向,研究合作点,提高实效。发挥公共平台和行业协会优势,完善产业生态。
与荣昌区开展联合招商,赴深圳、上海拜访企业十余次,向荣昌区推荐星星科技、安元达电子、智路资本电路板、合顺泰电子等项目;2019年11月,在深圳举办重庆电子电路产业园投资推介会,邀请了中国电子电路行业协会、广东电路板协会、深圳电路板协会及相关企业近100家单位参加,成效显著。
(二)优化产业发展综合环境方面。
一是积极调动资源,促进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市经济信息委联合四川省经信厅,在四川宜宾、重庆市多次召开川渝项目对接会,推动两地企业产能加速释放、拓展市场,鼓励企业以产业联盟、项目合作等方式抱团出海共同发展;积极筹办电子产业沙龙等活动,推动企业实地调研OPPO、中移物联网等企业达成项目合作;推进智能终端配套企业与整机企业对接,稳定现有订单并开拓新兴领域,如协调荣昌区惠普配套企业东矩金属公司等为OPPO、紫光、小米、戴尔等生产手机外壳、服务器结构件等。
二是降低企业人力成本,优化产业用工环境。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重庆市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行动计划(2018-2020年)》,加强包括电子信息等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引进高层次人才若干优惠政策、“鸿雁计划”等引才政策,对符合条件的电子信息等领域高层次人才,从安家资助、岗位津贴、人才奖励等方面予以激励支持,如2020年新入选鸿雁计划252人,其中大数据智能化相关领域入选人才58人,及时兑现人才奖励资金和引才补助资金,有力支持了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市人力社保局牵头举办“百万英才兴重庆”系列引才活动等推动人才智力引进合作,支持用人单位引进培养了一批电子信息产业人才、院士工作站等在内的高层次人才和项目。市经济信息委会同市人力社保局每年开展“重庆市重点电子配套企业认定”工作,入围企业可享受社保优惠政策(以我市最低工资标准为基数缴纳社保)。2019—2020年,荣昌区展旺塑胶、东矩金属、捷讯特精密塑胶、凯歌电子、思昱兴电子5家企业进入名单,每年为企业节约人力成本1000万元左右。
三是实施智能化改造工作,推动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在市经济信息委等相关部门指导下,推动企业加快智能化转型,组织开展智能化改造专家诊断活动,指导企业制定个性化改造方案,广泛开展数字化设备更新、机器换人行动,推进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物流仓储、经营管理、售后服务等环节的深度应用。2019-2020年,荣昌区各企业大力开展智能化改造工作。重庆明珠塑料有限公司等19个项目获批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资金支持共1063万元;重庆明珠塑料有限公司获评智能工厂;重庆唯美陶瓷有限公司等10个企业获评数字化车间。
四是拓展物流口岸建设,促进产业物流成本持续降低。铁路运输方面,主要依托中欧班列(渝新欧)实现稳定运输,出货方向为欧洲地区。中欧班列承接笔电出货量占笔电行业总出货量的10—15%。经过十年培育,已成为重庆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旗舰项目和明星品牌,成为我市包括笔电、整车等主导产业欧向货物的主要运输方式,加之疫情以来,海运、空运价格飞涨、一箱难求,2020年中欧班列陆续承接笔电企业“空转铁”“海转铁”箱柜近2000大箱,同比增加30%。公水联运方面,多采用渝深、渝沪公海联运模式,出货方向为美向、亚太地区。笔电出货量占笔电行业总出货量的35—40%。在市口岸物流办等相关部门指导下,创新性地与品牌商联合开展全球物流竞争性谈判工作,推动重庆到深圳、上海公路物流降本增效,打破“长距离公路运价高于铁路运价”的惯例,深、渝沪公路运价已低于同线路铁路标准的25%,时效提升20%。国际航空货运方面,出货方向为全球。航空是笔电产品主要出货方式,占笔电行业总出货量的50%。2020年,我市国际全货运航线22条,国际(地区)航线101条,直飞航线89条,通航城市74个,国际全货运航班30班/周,国际货邮吞吐量多年稳居西部第一。为我市笔电品牌商惠普、宏碁、华硕等提供了稳定的仓位保障。
三、相关答复
针对吴俊伟委员提出的“当地面临市场竞争大、生产和物流成本增加、融资困难等问题,建议市级相关部门一是支持将电路板产业集中交由荣昌区承担,增加环保容量指标;二是支持荣昌园区申报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园;三是支持荣昌申报重庆市重点园区、重庆市智慧产业园;四是支持荣昌打造电子信息企业研发创新平台、建设专家院士工作站,并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等建议,经与吴委员电话联系沟通,2月24日,市经济信息委牵头召开专题会议,会上荣昌区政府参会同志再次表达了产业发展的请求,与市经济信息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商务委、市金融监管局、市大数据发展局等相关部门进行了深入沟通,并得到各部门一一详细回复。会后,市经济信息委也陆续收到市人力社保局、市生态环境局、市金融监管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政府口岸物流办等部门的书面协办意见。现汇总答复如下:
(一)关于增加荣昌区环保容量指标事宜。
鉴于荣昌城区大气环境质量尚未达标、濑溪河水环境质量均处于临界达标等现状,建议荣昌区政府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大气、水污染等治理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荣昌区印制电路产业发展壮大创造条件。在符合我市产业发展规划和园区产业定位、园区规划、园区规划环评及审查意见、荣昌区“三线一单”等相关要求的前提下,市生态环境局、市科技局等相关部门原则支持荣昌产业园区申报国家火炬计划等项目。
(二)支持荣昌区申报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
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是集聚创新要素资源、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培育和支撑特色优势产业的重要手段,是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创新发展的有效路径和地方科技工作的重要抓手。基地建设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科技支撑、产业带动的原则,核心是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市科技局等部门将结合园区实际,指导荣昌区科技管理部门及相关单位学习了解火炬基地有关政策,对标对表园区的主导产业年总营业收入、研发投入强度等,适时指导规范编制基地申报规划,推动各方优势资源汇聚、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加快形成具有区域特色和产业特色的集聚区。
(三)支持荣昌区申报重庆市重点园区、市智慧产业园等项目。
2020年市级特色产业基地创建名单中,市经济信息委批准荣昌高新区创建“重庆电子电路产业园”(产业基地),是重庆唯一一个电子电路产业园区,进一步增强了荣昌区电路板产业的全国影响力和竞争力。目前,市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资金对园区服务平台体系建设等智慧园区项目已有政策支持。2020年,市政府印发《重庆市优化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管理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渝府办发〔2020〕99号),市经济信息委将继续会同市财政局等相关主管部门,根据文件精神积极支持电子电路产业园申报有关项目,在符合现行市级专项资金政策条件的基础上,支持电子电路产业园发展。
(四)支持荣昌区打造电子信息企业研发创新平台,并对引进培养电子信息产业人才、建设专家院士工作站等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
我市在研发创新及平台培育打造方面,已有科技专项、重大新产品研发、研发准备金补助等专项支持政策,相关专项资金均有明确的支出方向,并采用项目法申报给予后补助,建议荣昌区提前做好项目培育和储备,并根据项目成熟度,积极对接市级相关部门,充分用好、用足各类支持政策,争取更多资金支持。在招才引智方面,我市已有多项人才支持政策,包括“高层次人才计划”“鸿雁计划”“英才计划”等,奖励政策各不相同,包括安家补助、岗位津贴、个人所得税奖励等,入选的人才可以对应享受人才优惠政策。市人力社保局、市财政局等相关部门将继续支持电子产业等领域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引才政策体制机制,完善“塔尖”“塔基”人才政策,围绕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需求,给予针对性的人才政策支持。搭建高端人才交流合作平台,继续举办“重庆英才大会”,开展“百万英才兴重庆引才活动”,帮助有需求的用人单位面向全球招揽包括电子信息等大数据智能化领域在内的高端人才。加强市、区(县)两级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分层分类为人才提供“一站式、专业化”服务,积极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环境。
进入“十四五”新发展阶段,我们迎来了新的机遇。川渝地区产业协同发展态势更加良好,电子产业世界级集群正在加速构建,电路板产业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产业链的打造和完善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各方资源、要素、人力进行合理调配、持续集中形成推进工程的强大合力。市经济信息委将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强化“链长”责任制,瞄准产业发展方向补链成群、强链升级,及时协调解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各类问题,提升产业链整体水平。同时,会同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商务委、市金融监管局、市政府口岸物流办、荣昌区政府等部门和单位,强化产业支撑、支持园区发展、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推动荣昌区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增长极,努力将荣昌电子电路产业园区打造为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园区、川渝协同示范园区。
此复函已经陈金山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1年4月7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