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经信复函〔2020〕280号
乔宏委员:
你提出的《关于在我市推行“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的建议》(第0107号)收悉。经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市经济信息委作为我市工业和信息化的行政主管部门,长期树立服务为本理念,立足务实服务基层、服务企业、优化营商环境,助推全市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着重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持续深入推进“三服务”专项行动,全面优化营商环境
2019年,市经济信息委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持续深入推进服务区县、服务园区、服务企业(以下简称“三服务”)专项行动。
提高站位抓服务。市经济信息委坚持将“三服务”专项行动作为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主平台,作为打赢脱贫攻坚的主阵地,自觉把“三服务”作为经信系统工作的根本任务,把服务满意度作为经信系统工作的根本标准,敢于担当,积极作为,切实把初心践行在一线,把使命担当在基层。
贴近基层抓服务。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靶向施策、精准服务,建立市经济信息委与区县、园区、企业的直通车制度,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园区转型发展、企业脱困企稳中的新需求、新问题、新愿景,组织机关处室定期到区县、进园区、访企业开展调研,主动帮助基层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全年累计下基层277次,其中委领导带队走访110次,累计参加调研人员915人次。召开调研座谈会219次,在委机关召开专题会议90次,协调解决具体问题318个,真正把对基层的关怀落到实处。
2020年,坚持把培育中小企业作为“三服务”专项行动的重点任务。区县结对处室将加大力度指导帮助区县用好用活中小企业、民营经济扶持政策,着力在推进中小企业引进集聚、“专精特新”培育发展、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等方面取得新的成效。着力指导帮助中小企业研究解决协同创新、技术合作、产品开发、经营管理、市场开拓、资金融通、人才培养、发展空间等瓶颈制约问题,加快补齐中小企业发展的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服务链,创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的营商环境。全年帮助每个区县培育规上工业企业至少3户;除万州区、黔江区外的渝东北、渝东南地区其他每个区县,每年培育规上工业企业至少1户。
二、充分发挥“重庆市人民政府民营企业维权投诉中心”的作用,维护企业权益
重庆市人民政府民营企业维权投诉中心(以下简称“投诉中心”)成立于2004年,与原重庆市中小企业局合署办公。2019年因机构调整,随原市中小企业局一起并入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挂牌在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处,继续履行投诉中心的职能。
(一)受理对象。根据《中小企业促进法》第53条规定,投诉中心的投诉范围由原来接受民营企业对国家机关投诉扩展至民营企业对“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投诉。
(二)投诉渠道。通过整合资源,对接服务网络,民营企业维权投诉渠道进一步拓宽。一是在市经济信息委行政服务大厅设立专门窗口,接待受理维权投诉咨询和案件;二是完善了网上投诉渠道,以投诉网站http://wq.cqsme.cn、投诉邮箱wq@cqsme.cn、投诉电话023-67517976投诉渠道为主,钉钉、微信等公众号配合共同发力,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投诉渠道;三是各区县民营经济主管部门、各区县中小企业服务窗口、各类行业协会、商会均可咨询民营企业维权诉求,结转维权投诉案件;四是联通对接市政府12345平台和市级部门咨询诉求网络。
(三)投诉机制。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要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和《中小企业促进法》第51条“县以上地方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有关行业协会应当公布联系方式,受理中小企业的投诉、举报,并在规定的时间内予以调查、处理”要求,根据重庆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渝委发〔2018〕37号)再次强调“着力解决维权难,发挥好市政府民营企业维权投诉中心作用,健全中小企业维权投诉服务协调机制”精神,明确了市经济信息委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处负责民营企业维权投诉工作。健全了投诉机制、核查处理机制、律师会商工作机制,完善了与市政府12345平台和各市级部门投诉工作衔接互动机制。通过政府采购,确立了重庆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承办民营企业维权投诉渠道拓展与维护、案件受理登记、法律咨询服务、遴选合作律师事务所等日常事务工作。
(四)投诉内容及成效。开展了民营企业维权投诉案件受理、拖欠账款登记、法律咨询服务、维权平台维护、政策汇编制作、政策精准推送、政策区县宣贯等工作。2019年,中心接待各类咨询1300多次,网站注册并提交投诉资料183件,其中违约拖欠中小企业款项登记(投诉)的共有116件,内容涉及工商、税务、社保、就业、征地、拆迁、环保、资金补助、融资、财税返还、经济纠纷、劳资纠纷等领域。组织知名律师开展普法视频讲座4场,内容包括中小企业合同法律风险防范、民营企业家刑事法律风险分析与防范等。同时加大政策服务工作力度,收集市级涉企政策86个,解读政策35个,在维权投诉平台发布相关政策信息300多条;联合区县中小企业窗口服务平台在大足、垫江、忠县、彭水等开展政策宣讲活动17场,约2000家企业参加了政策培训;开展“政策宣传月”活动,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维权投诉中心网站、重庆日报、上游新闻等媒体开设宣传专栏,推送中央和地方相关政策文件、工作经验和成效,收集汇总、跟踪办理区县、园区、企业反映的问题。编印《中小企业政策解读读本》和《企业服务明白纸》13000多册。
三、加强中小企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公共服务平台
按照工信部“找得着、用得起、有保障”的工作要求,着力构建“网络平台、窗口平台、服务机构”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着力推进“1+39+N”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1”即1个市级枢纽平台,“39”即39个区县窗口平台,“N”即N个产业集群平台、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积极搭建民营企业相关大数据平台,带动一大批服务机构、平台为全市中小企业提供多样化、专业化、精准化服务,及时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助推技术创新,助力大数据的应用。借助工信部“企业微课”线上培训平台,为企业送政策、送技术、送管理。截至2019年底,全市建成区县窗口平台35个、产业集群窗口平台11个、国家级公共服务示范平台10个、市级公共服务示范平台134个,公共服务平台网络线上平台集聚各类服务机构1000余家,开展服务对接活动超过2400余场次,服务企业超过120000家次,服务满意度90%以上。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办发〔2019〕24号),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2019年市经济信息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渝经信中小〔2019〕5号),2020年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窗口平台规范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渝经信中小〔2020〕6号)和《关于开展重庆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复核工作的通知》(渝经信中小〔2020〕4号)。2020年将着力重点打造有影响力和公信力的中小企业服务入口,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在“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方面,依托各区县和产业集群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窗口平台贴近服务企业的优势,构建企业之家,成为企业事实上的“娘家”,同时发挥96038企业服务热线作用,及时提供服务,及时收集整理企业诉求,并依托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协调解决,复杂问题通过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联系相关部门处理。市级枢纽平台定期分析处理情况,并发布相关报告,对于普遍性问题,及时提供指导意见;对于特殊性问题,通过发布案例,督促相关部门系统性解决。
四、依托重庆市中小企业专家委员会,努力打造企业“借智”平台
原重庆市中小企业局专家委员会成立于2009年。2019年因机构调整,原市中小企业局并入市经济信息委。市经济信息委下发《关于变更重庆市中小企业专家委员会名称的通知》(渝经信中小〔2019〕15号),决定将原中小企业局专家委员会更名为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中小企业专家委员会,简称重庆市中小企业专家委员会,相关职能不变。
(一)2019年,重庆市中小企业专家委员会依托重庆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和重庆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设立了专门的专家委员会办公室或工作站,并配备了相关人员,为专家和企业的服务提供了更好的稳定条件。支持重庆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建立重庆市中小企业创新公共研发中心,广泛收集中小企业研发需求,组织专家组成研发小组或课题组,免费为中小企业研发设计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这是一个为我市中小企业服务的创新思路,推进取得经验后定会产生突破性效应。
为进一步提升服务效率,解决企业实际技术、管理难题,2019年,重庆市中小企业专家委员会组织专家先后到30个区县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窗口平台、园区,开展专家技术难题对接服务活动。服务企业438家,共有专家162人次参加,得到区县中小企业和经信部门的一致好评,取得良好效果。
(二)2020年工作措施。
1.专家委员会依托重庆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通过各平台的专家工作站,建立专家和企业沟通的渠道;建立专家管理系统,提升管理水平。
2.扎实做好企业技术难题诊断“一对一”活动,解决中小企业实际问题,提高政府主管部门服务企业能力。活动重点对专精特新企业、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窗口平台收集的企业进行诊断,进一步完善企业技术难题跟踪管理机制,确保每个需求都能得到响应。
3.积极推进技术沙龙的开展。通过技术沙龙的方式,与企业对话,利用专家掌握技术前沿的优势,主动与企业分享,同时也通过技术沙龙了解企业的发展实际,实现技术与实践的结合,构建学术与产业的对话平台。
4.持续推进专家进园区进平台活动。在2019年专家下区县、进园区活动的基础上,拓展专家服务区县覆盖面,要求各区县窗口平台提前收集企业需求情况,优化组织专家进园区进平台活动。
5.推动创新研发工作。在中小企业创新公共研发中心建立后,专家委员会将利用现有资源优势,组织愿意参加此项公益活动的高校、研究机关、有实力的公司,组建设计研发团队、课题组,全力开展研发、设计工作,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力贡献力量。
此复函已经陈金山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你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0年5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