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复函公开

[ 索引号 ]
11500000009276281J/2020-04983
[ 发文字号 ]
渝经信复函〔2020〕251号
[ 主题分类 ]
工业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经济信息委
[ 成文日期 ]
2020-08-06
[ 发布日期 ]
2020-08-06
关于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第0020号提案办理情况的复函


渝经信复函〔2020251

市工商联:

你们提出的《关于促进民营企业制造业升级发展的建议》(第0020号)收悉。经与市科技局、市人力社保局、市政府口岸物流办和国电重庆分公司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重庆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贯彻落实大数据智能化发展战略,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进一步简政放权,着力改善营商环境,着力破解民营经济发展难点痛点,民营经济转型升级驶入快车道,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2020年一季度全市规模工业民营企业5811家,占规模工业87.3%;完成产值2092亿元,占全市54.1%,高于全市0.4个百分点;从业人员90.52万人,占全市67.4%;实现利润总额59.73亿元,高于全市12.4个百分点。

一、关于进一步加大政策落实力度

我市高度重视民营经济,特别是民营制造业,近年先后出台实体经济18(《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企业健康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制造业降成本36(《重庆市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若干政策措施》)、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20(《重庆市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若干措施》)、民企20(《重庆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工作方案》)以及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支持中小企业20(《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的二十条政策措施》)、支持复工复产40(《重庆市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和生产经营若干政策措施》)等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和落实,为我市民营经济应对疫情影响提供了新举措,为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增添了新动能。

近期,为贯彻中央支持民营企业“28(《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市发展改革委牵头,会同市委宣传部、市委统战部、市科技局、市经济信息委、市人力社保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金融监管局和市工商联等责任单位,结合我市实际,从优化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完善精准有效的政策环境、健全平等保护的法治环境、鼓励引导民营企业改革创新、促进民营企业规范健康发展、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等6个方面制定具体措施,形成实施方案,抓好贯彻落实。各责任单位已按照要求,提出了具体、详细、可操作的贯彻落实措施,市发展改革委汇总后上报市委、市政府发布实施。

另外,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一手抓疫情防控和疫情物资保障,一手抓企业复产复工,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特别加大现行扶持政策的宣贯和兑现工作力度,采取各种形式深入区县、园区和企业宣贯政策,指导和帮助企业应享尽享各项扶持政策,帮助民营制造业渡过难关,助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二、关于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

2019年,我市积极落实降成本36政策和“25任务,推进相关单位合力降低企业用地、能源、物流、融资、采购、制度性交易及生产运营成本,落实各项社保及税收优惠政策,为企业降本超260亿元。建立全市减负联席会议制度,落实第七批减负目录清单,全年为企业减负超500亿元。知识价值信用贷款试点覆盖32个区县,设立风险补偿基金41.5亿元,累计向1879家民营科技企业发放贷款56.72亿元;中小企业商业价值信用贷款改革试点覆盖36个区县,已为2000余家企业成功预授信25亿元;全年累计为企业办理转贷申请6800笔,转贷金额450余亿元,为企业节约融资成本超13.9亿元。

下一步,我市继续全面落实国家减税降费以及我市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36等系列政策措施,出台第八批减负目录清单,切实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市政府口岸物流办出台《重庆市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切实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市经济信息委一是积极打造全国一流用电、用气营商环境,持续推动实施用气报装六减和企业办电三零”“三省改革,不断提升企业满意度和获得感二是充分发挥渝企金服平台融资服务功能,推进商业价值信用贷款扩容增效,统一下调市级转贷资金使用费率,全力做好制造业企业上市储备,协调相关机构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切实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三、关于进一步给予创新支持

近年来,围绕促进民营企业制造业升级发展,我市出台《重庆市科技型企业知识产权信用贷款管理办法》,制定《促进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形成《重庆市科技创新招商导则》模板,编制《重庆市技术图谱》,举办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服务月、创新创业大赛、校(院)企合作项目对接签约等活动50余次。实施京东方高世代液晶面板智能车间”“离散型智能制造车间关键技术研究与系统集成等科技项目326个,支持资金4.2亿元。支持宗申集团、美的通用等民营企业创建国家级创新平台12个,金山科技、京东方等民营企业建设省部级创新平台30余个。

下一步,我市将主动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进一步加大对民营制造业的创新支持力度:一是加大科技创新政策落实力度。将政策包+服务清单主动服务上门。二是支持民营企业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积极推动汽摩零部件、液晶面板、新材料等民营制造业智能化升级改造。2020年新推动实施1250个智能化改造项目、新建100个数字化车间和10个智能工厂。三是支持企业创建国家级、市级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重点支持民营核心基础部件产业、物联网产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新材料产业、高端交通装备产业、新能源汽车与智能汽车、化工新材料等行业。2020年,新培育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00家以上、工业和信息化重点实验室10家以上,通过榜样带动和政策引导,力争全年规模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机构企业达到3000家、占比45%以上,有研发活动企业达到4000家、占比57%以上。四是建立一批孵化支撑平台。支持两江新区、高新区、经开区及区县高新区建设一批孵化器、加速器等支撑平台,努力将其建设成为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的生长地。支持民营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共享科研仪器设备、试验设施、科技文献等资源。五是培育一批民营制造业创新中心。以重庆石墨烯研究院等培育企业为重点,新建5—7家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并着眼产业发展整体布局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以独立法人新型企业研发机构为苗圃,建立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企业库。

四、关于进一步提供人才支撑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包括民营企业制造业人才在内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出台《重庆市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行动 计划(2018-2020)》《重庆英才计划实施办法》《重庆市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实施方案》《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等文件,深入实施引进高层次人才若干优惠政策、鸿雁计划等引才政策,举办百万英才兴重庆系列引才活动,大力实施人才服务证制度,为人才提供子女入学、看病就医、出入境、职称评审等优质服务。2019年新认定支持高层次人才168人,并及时兑现了相关政策待遇。新增发放市级人才服务证343张,其中大数据智能化等产业高端人才181张。年均培养制造业人员近万人。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深入实施《重庆市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行政计划(2018-2020年)》,进一步加强包括民营制造业企业在内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完善人才引进政策。进一步完善塔尖”“塔基人才政策,提高引才政策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搭建人才引进平台。继续举办重庆英才大会,针对电子技术、通信、计算机等制造领导高端人才需求,开展百万英才兴重庆引才活动,引进和培养民营企业所急需的研究型、技能型专业人才。三是进一步优化人才服务。制定重庆英才服务管理办法,加强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为人才提供一站式、专员化服务。四是继续实施民营企业领航人才培训计划,依托北大、清华、浙大等高校资源,对民营企业经营者、高级管理人员等开展培训,不断提升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我们将认真贯彻中央及市委市政府有关民营经济发展决策部署,紧紧围绕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大力支持民营经济改革发展,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活力和创造力,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全市经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此复函已经陈金山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你们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056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