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复函公开

[ 索引号 ]
11500000009276281J/2020-04981
[ 发文字号 ]
渝经信复函〔2020〕249号
[ 主题分类 ]
医药管理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经济信息委
[ 成文日期 ]
2020-08-06
[ 发布日期 ]
2020-08-06
关于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第0257号提案办理情况的复函


渝经信复函〔2020249

农工党重庆市委:

你们提出的《关于推进重庆市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0257号)收悉。经与市教委、市科技局、市卫生健康委、市药监局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理顺中医药产业管理服务体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问题

中医药产业属于全链条式发展模式,涉及多个环节、多个部门,市政府建立市级中医药跨部门协作机制,建立中医药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定期研究解决中医药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升中医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同时继续加大对中医药产业的支持力度,促进中医药创新平台建设发展,建设道地药材基地提升药材品质,实施中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开放发展,全面支持中医药产业传承创新

二、关于强化产业发展规划论证,发挥政府引导推动作用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把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为中医药产业发展坚定了信心,指明了方向。近年来,重庆始终将中医药产业作为生物医药的支柱产业进行培育,在《重庆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指导意见》中,明确了我市中药产业发展方向,中药走现代化、特色化之路。为进一步推动我市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市卫生健康委牵头起草了我市《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将于近期报市政府发布实施。

三、关于推动中药材产业化生产,引导企业扩大经营规模问题

我市中药资源丰富,共有中药材品种5832种,占全国药用动、植物总数(12080种)的48%。全国363种重点品种,重庆市分布有306种,占84%,在品种数量与资源蕴藏量上仅次于川广云贵,是我国传统中药材主产区,位居直辖市之首。各大药企也在市内外建有种植基地,其中太极集团拥有半夏(甘肃)、金荞麦、紫菀、白花前胡、紫苏、白芷、苡仁(西藏)、广藿香(海南)、苍术(内蒙、四川、重庆)等24个品种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华森制药有限公司有白芷、白术2个品种的种植基地;泰尔森制药有黄连、何首乌、山茱萸、桑葚4个品种的种植基地;重庆天圣制药有限公司建有枳壳、丹参、药用大黄、桔梗等种植基地;重庆希尔安制药有限公司建有菊花、吴茱萸种植基地等我市一方面将继续加强中药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开展全市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同时积极推动普查成果转化,指导区县制定中药产业发展规划,利用中药资源“一中心三站”动态监测平台,开展中药大宗品种的中药资源动态监测,推进全市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发展,另一方面继续支持医药生产企业建设道地中药材基地,鼓励企业加大本地中药材原材料采购力度,同时推动企业及相关区县重新打造中药材交易市场,改造搬迁原有的渝中区菜园坝,建立集仓储服务、平台交易和金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重庆中药材采购交易线上交易平台

四、关于引导企业加大科研投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

一是按照《重庆市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等文件精神,我市积极推动中医药企业科技创新,鼓励企业进行新产品研发,并针对药物研发的各项环节进行了财政资金补助。二是我委联合市卫生健康委、市药监局推动中药配方颗粒本地试点工作,天江一方、新绿色、北京康仁堂、华润三九均已在我市进行了中药配方颗粒基地建设投资。我们将继续推动本地企业中药配方颗粒科研试点生产,提升我市中药配方颗粒科研水平,满足我市医疗机构对中药配方颗粒的需求。

五、关于建立独立设置的重庆中医药大学,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问题

是推进独立的重庆中医药学院组建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我们已把组建独立的中医药高等院校纳入全市和教育部高等院校设置“十三五”规划。2019年在全市医疗改革领导小组工作会上,市政府决定依托重庆医科大学组建重庆中医药学院;20196月26日,重庆中医药学院在重庆医科大学挂牌成立。当前,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在预防救治新冠肺炎患者中的重要作用,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文,要求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新冠肺炎等传染病防治中的作用。今年又适逢“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我们抓住契机加快重庆中医药学院建设进程二是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市教委将指导重庆医科大学按照“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和实现“后发赶超”的要求,重点围绕办学体制、发展规划、学科专业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办学资源整合等进一步完善重庆中医药学院建设方案,通过整合全市中医药教育资源,打造一支集教研医产于一体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市卫生健康委将实施“巴渝岐黄工程”大力培养中医药高级人才和中医药产业发展适宜人才,加大中医药产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大力培养中药材种植、中药炮制、中医药健康服务等技术技能人才。

此复函已经陈金山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你们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056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