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经信复函〔2020〕248号
叶星阳委员:
你提出的《关于助力渝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0164号)收悉。经与市商务委、市市场监管局、市金融监管局、市税务局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酒产业是增加地方税收的重要来源,是解决就业的重要渠道,是连接农业、服务业的重要纽带。酒产业作为我市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板块,近年来总体保持了平稳增长态势,为全市食品工业持续稳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培育了江小白、诗仙太白、渝北老窖、金江津、国裕重庆老酒、渝州581、重庆啤酒等一批地域品牌,其中“江小白”成为年轻人首选的中国酒品牌,远销海内外20多个国家,系列产品多次荣获国际大赛奖项。诗仙太白酒业历史悠久,荣获改革开放40年中国酒业风云企业,在华樽杯第十届中国酒类200强评选活动中,品牌评估价值56.4亿元。渝北老窖作为百年品牌,是我市唯一上市白酒生产企业,自主研发的绿酒、1919、1945、渝北老窖、叶烧哥、业兴酒等几大产品系列,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近年来,有关部门积极支持和推动渝酒产业持续发展取得一定效果。
一是推动大数据智能化技术应用。强化政策引导,在市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资金中,对数字化装备普及、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建设、技术改造、精品制造等方面加大对企业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变。江记酒庄被评为2019年第一批数字化车间,支持江记酒庄、重啤等企业2019年实施数字化装备普及项目、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项目获得专项资金351万元。
二是推进文旅融合。把酒类产品纳入旅游商品范畴进行支持和宣传,举办旅游商品研发和营销专题培训班,提升产品设计能力;将诗仙太白、木瓜露酒纳入《“重庆好礼”旅游商品目录》向旅客推介。“诗仙太白酒传统酿制技艺”“渝北老窖酿造技艺”“乌杨白酒传统酿制技艺”“江津烧酒酿制技艺”列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三是强化品牌培育。将江津酒厂、诗仙太白、江记酒庄、忠州酒业、重庆啤酒等酒类生产企业纳入重庆市消费品工业重点培育品牌项目库。疫情防控期间,指导重庆广电、重庆日报开展《防疫情促发展——消费品工业在行动》公益宣传活动,推荐江记酒庄参加;组织诗仙太白、江记酒庄等消费品工业企业集中参展2019智博会,搭建以“智慧消费 品质生活”为主题的大数据智能化互动体验馆,依托智博会平台,利用大数据智能化手段宣传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
四是深化市场拓展。打造酒类产业科技创新平台、酒类产品集散分拨平台、酒类产品会展交易平台,推动成立巴渝酿酒研究所、重庆市放心酒交易示范平台和线下名酒体验中心,推动酒类行业线上销售。鼓励企业抱团发展、做大做强,目前,已有20家流通企业与渝烟连锁、农投良品、交运物流等国有企业开展联合经营和供应链体系建设双向驱动合作,具备组建渝酒产业集团基础。
五是加强市场监管。严格实施生产许可,把好准入关口。同时,强化风险隐患防控和化解,2019年共对酒类产品开展监督抽检3900批次,检出不合格产品129批次,开展风险监测245批次,发现问题产品61批次。专题部署《白酒生产加工小作坊专项整治》,开展监督抽检1921批次,取缔“黑作坊”“黑窝点”240个,吊销或注销证照14个,立案152件。通过严厉打击,有效震慑白酒小作坊违法生产行为。
但我市白酒行业规模小、产能利用率较低、品牌影响力弱、监管缺乏等问题突出,市场竞争力不强。总体看,重庆白酒产业有历史发展积淀和现实发展基础,振兴渝酒产业,推动白酒行业高质量发展是落实消费引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内容。鉴于白酒产业政策调整,年前,市经济信息委联合市商务委、市市场监管局、市酒业管理协会、市酒类流通商会及我市部分重点酒类生产企业召开渝酒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听取推进白酒产业发展的意见建议,为下一步工作扩宽思路,寻求良策。针对我市白酒产业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和新消费模式,我们重点将在几方面发力推动产业发展:
一是开展顶层设计。认真贯彻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重庆市推动消费品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年)》,按照“强化品牌和文化带动,提升酿造工艺,打造西南地区白酒优势产区”的要求,在实施更为精准更高效率的资源配置、培育更可持续更高水平的创新能力、构建更趋完善更具支撑的产业生态体系、营造日益优良的制度环境等方面形成发展机制,凝聚共识和各方力量共同引导和支持白酒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同时,继续会同行业协会、企业开展产业调研,积极探索渝酒产业发展新路径,拟起草渝酒高质量发展专项方案,明确重点方向和发展路径,通过品牌培育、创意设计、线上销售等方面举措推动渝酒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注重品质提升。大力推动行业大数据智能化应用和实施智能化改造,加快装备、生产线、车间和工厂向自动化数字化迈进。发挥好市级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对符合条件的智能化改造项目给予支持。积极倡导行业开展同线同标同质,支持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第三方专业机构牵头,制定符合我市白酒产品特征的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推动建设重庆市消费品工业创新生态示范区,鼓励和引导市内企业加强与市内外科研机构共建联合研发机构等,开展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提升企业研发创新能力。
三是强化融合发展。深化创意设计融合,支持文化创意企业、机构与行业企业开展对接,以丰富产品外观设计和创意表现形式、讲好渝酒品牌故事为主要内容进行合作,挖掘重庆白酒文化底蕴,提升渝酒软实力和附加值。推进文化旅游融合,鼓励渝酒企业将工业元素与旅游业相结合,发展工业旅游,支持条件成熟的建设博物馆和特色文化小镇,开放展示传统酿酒工业的纯手工酿酒车间,让游客体验一回“酿酒师”和“品酒师”,满足旅客多样化的旅游需求,增强体验感。
四是助推市场拓展。实施重庆市消费品工业重点培育品牌试点示范项目,整合资源加强品牌宣传,进一步提升渝酒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鼓励和支持酒类企业加强协同,抱团融合发展,扶持和培育区域性酒类流通龙头企业,倡导中小渝酒企业细分市场开展特色化经营。优化渝酒品牌流通结构,引导传统渝酒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经营模式。支持渝酒企业依托旅游购物场所、大型商超进行推介,策划打造重庆消费品工业集合品牌符号。策划举办中国(重庆)国际美食工业博览会,推动建设重庆网红创意基地,支持渝酒企业利用全国糖酒会、西洽会等国家级、市级大型展会平台,提升渝酒知名度。继续支持协会举办第二届中国(重庆)国际名特酒类交易博览会,打造西部(重庆)地区国际酒类会展交易平台。
五是优化营商环境。持续加强市场监管,全面推进风险分级管理,强化风险隐患防控和化解,确保白酒质量安全。加大白酒品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行为。持续做好酒类流通溯源凭证、酒类流通溯源信息登记,建立和完善酒类行业信用体系,积极推动全市“放心酒示范店”建设、“黑名单”公示等工作,配合完善酒类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标准。不折不扣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探索推进供应链金融、知识价值信用贷款、商业价值信用贷款等创新试点,丰富和扩展“渝快融”平台功能,加强与银行机构在酒类行业等重点领域协作。
此复函已经陈金山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你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0年4月28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