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复函公开

[ 索引号 ]
11500000009276281J/2020-04968
[ 发文字号 ]
渝经信复函〔2020〕184号
[ 主题分类 ]
工业
[ 体裁分类 ]
政协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经济信息委
[ 成文日期 ]
2020-08-03
[ 发布日期 ]
2020-08-03
关于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第0826号提案办理情况的复函

                            

渝经信复函〔2020184

曹定福委员:

提出的《关于支持渝西地区工业经济发展的建议》(第0826号)收悉。经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您在提案中指出渝西片区存在经济总量不大、整体创新能力不足、产业竞争力较弱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渝西片区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腹心地带,也是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场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主要区域。深入推进渝西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我市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重镇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您提出的建议,我委前期已开展了若干探索,目前正结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区两群”协同发展等工作予以进一步深化。

一、关于健全管理和协调机制有关情况

一是推动渝西片区与主城片区融合发展。立足主城片区资金、科创、人才资源富集和渝西片区地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腹地、国土开发空间广阔优势的各自比较优势,我委将引导主城片区发挥科研机构和平台企业优势,向渝西片区制造业发展提供产品研发、工业设计、工业互联网等技术服务,引导现有一般制造业有序向渝西片区转移,形成以“高端制造+服务型制造”为主的产业体系和以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落地转化为主的发展方式;引导渝西片区高起点承接市外及主城片区大型、成套主机企业转移,推动现有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加快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区域级、行业级二级节点布局,建立完善服务本地、辐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配套体系,形成以“电子终端+汽车摩托车+装备”为主的产业体系和以“大项目+大集群+大基地”为主的发展方式。目前,我委已按照上述初步思路拟定了主城都市区制造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思路,报请纳入全市“一区两群”和主城都市区发展规划文件。

二是引导渝西片区各区走特色集群发展道路。为优化渝西片区制造业生产力布局,我委在2018年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了渝西片区各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现有主导产业和重点发展方向指引。在此基础上,我委目前正组织渝西片区各区对主导产业进行进一步聚焦,力求构建起每个区做强做精1-3个特色细分产业集群的空间布局体系,并通过行业招商项目落户引导,行业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等公共平台布局指导等举措帮助相关区构建有利于特定行业要素集聚的产业生态;对产业特色集群发展成效突出的,授予“市级特色产业建设基地”“市级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并积极推荐其创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进一步增强区域在特定行业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相关要素资源进一步集聚。

二、关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有关情况

一是聚焦电子终端、汽摩整车和装备整机等渝西片区发展重点,我委统筹抓好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前沿产业储备布局,推动渝西地区产业加快迈向中高端水平。电子方面,我委将重点推动5G、人工智能等技术在现有手机等终端产品植入,指导帮助渝西片区积极抓好功率半导体芯片封测、特色工艺封测、智能可穿戴、智能家居等新兴领域引进培育力度,进一步完善电子信息产业链条。汽摩方面,我委重点推动长城、小康等渝西片区现有整车企业加强新能源汽车模块化高性能整车平台、多能源动力系统集成等整车集成技术研发,指导帮助渝西片区抓好先进模块化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关键零部件领域引进培育,加强充换电、加氢、V2X等新型基础设施规划布局,进一步完善汽摩产业生态。装备方面,我委指导帮助渝西片区进一步完善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等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链条,加大能源装备、节能环保装备等新兴领域引进培育力度。同时,结合渝西地区农产品资源富集优势,我委深入实施增品质、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推动消费品工业与第一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构建若干特色消费品产业集聚区。二是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壮大新业态。聚焦渝西片区制造业体量大、门类全的优势,我委将以工业互联网为切入,指导帮助渝西各区加快引进培育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型企业,支撑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总集成总承包等服务型制造业态快速发展。三是健全制造业创新体系。我委将实施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研发机构全覆盖专项行动,进一步完善企业研发体系,提高产品技术研发效率。

三、关于加强川渝协作有关情况

结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我委目前已与四川方面就渝西片区制造业合作达成初步一致意见。总体考虑,按照“重庆向西、成都向东”思路,充分发挥永川、大足、荣昌、潼南、铜梁、璧山等渝西城市和资阳、简阳、内江、遂宁等成都以东城市地处成渝地区腹地、国土开发空间广阔优势,加大成渝地区以外龙头企业引进培育力度,积极承接好重庆主城、成都市产业转移和创新孵化成果转化,积极融入重庆主城、成都市供应链体系,打造渝西成东制造业“一带”。目前,我委正与四川方面就具体事项进行沟通,力争尽快予以固化。

此复函已经陈金山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047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