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复函公开

[ 索引号 ]
11500000009276281J/2020-04919
[ 发文字号 ]
渝经信复函〔2020〕165号
[ 主题分类 ]
其他
[ 体裁分类 ]
人大建议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经济信息委
[ 成文日期 ]
2020-07-30
[ 发布日期 ]
2020-07-30
关于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148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渝经信复函〔2020〕165号



何朝兵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同等享受重庆市重点电子企业招工扶持政策的建议》(第0148号)收悉。经与市人力社保局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全市“6+2”重点电子企业招工政策背景

近年来,重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先后引进惠普研发中心和富士康等代工企业,由于电子代工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大进大出订单式用工模式导致了招工困难。为了扶持产业发展,兑现保障企业用工的招商承诺,2011年起,我市针对“6+2”企业出台了招聘补贴、定时和定点应急储备补贴、市外招聘补贴、员工返岗补贴等一系列用工保障政策。2011年开始第一轮政策时就面临用工保遭遇战由于当时招工服务市场不健全,企业80%用工需求只能通过向区县下达送工任务和安排学生顶岗实习等方式予以保障;2014年打响用工保攻坚战后,借鉴其他省市经验做法,市人力社保局成立重庆市重点产业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引导发展送工中介市场,逐步形成行政引导、市场参与的用工保障体系,实现了企业80%用工需求可通过市场招聘社会工方式予以保障;2016年第二轮用工保障政策结束后,鉴于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为稳定企业在渝投资信心,市政府同意用工保障政策继续延续至2020年。期间,我们多次尝试推动企业通过市场自主保障用工,但因企业积极性不高,加之稳增长压力较大,一直未能实施。用工保障工作开展近10年来,累计为“6+2”企业送工180万人次,推动智能终端产业成为我市重要支柱产业,累计贡献产值突破1.5万亿元。

二、进一步弱化“6+2”重点电子企业招工虹吸效应影响

随着我市智能终端产业的快速发展,用工需求骤增,在市和两园两区财政资金介入和部分行政资源支持的情况下,加之区县间财力差异,导致“6+2”企业招工的跨行业虹吸效应,增大了其他行业招工难度。

2019年底,按照市委常委会125次会议议定事项,我委会同市人力社保局就“6+2”企业用工保障工作进行专题汇报,明确提出现行用工保障政策的招工虹吸效应加剧其他行业的招工困难,并建议在2020年进一步强化推进企业自招力度,弱化政策的虹吸效应,为其他工业企业招工营造宽松环境。

三、下放保障主体责任并做好企业服务

按照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精神,2021年起,将出台全市产业用工指导意见,明确企业用工保障由属地负责,推动企业通过市场保障用工,设定招工补贴最高标准,各区县可依据本地产业发展布局和财政实力参照执行,形成全市统一、公平的用工保障服务政策体系,避免区县用工保障政策攀比和中介机构钻空子获取高价。

市级相关单位围绕产业发展,继续做好以中高职学生为主应急用工储备项目建设,强化送工中介机构培育扶持,做大做强龙头中介,夯实招工市场服务体系,继续推进市外劳务基地建设和社会工紧急组织项目,加强劳动力回引、外引,为我市产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力资源保障。

四、协助长安汽车应对短期内招工困难情况

针对2020年内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可能出现的招工困难,我委已具体对接该公司连鹏、张丹两位负责同志,并将其用工需求反馈市人力社保局,市人力社保局将组织引导中介送工机构予以协助和支持。

此答复函已经陈金山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及时反馈市人大常委会人代工委。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0326

联系人:薄志敏

联系电话:6389573113983163419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