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复函公开

[ 索引号 ]
11500000009276281J/2019-03533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其他
[ 体裁分类 ]
其他
[ 发布机构 ]
市经济信息委
[ 成文日期 ]
[ 发布日期 ]
2019-06-05
关于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第0785号提案办理情况的复函

渝经信复函〔2019234

裴小红委员:

按照提案办理工作要求,我委于429日对您提出的《整合扶持重庆资源--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培养一批智能化产业集群的建议》(第0785号)做出了第一次书面回复。522日,我委收到您对提案办理工作回复意见后,高度重视,认真研究,查找不足,并于523日向您当面汇报和交流,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

为深入贯彻落实《重庆市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8-2020年)》,加强顶层规划设计,着力构建智能产业、智能制造、智能化应用三位一体发展格局。20186月,印发《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重庆市大数据智能化发展领导小组的通知》(渝府办发〔201890号)明确了以唐良智市长为组长的全市大数据智能化领导小组,并下设产业指导组、应用指导组、科研指导组、资金保障组、教育指导组、人才引进组、基础设施组。5月,印发《重庆市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实施方案》(渝府发〔201815号)提出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并于9月出台《重庆市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若干政策》(渝府办发〔2018129 号)明确了工业互联网支持措施。12月,印发《重庆市发展智能制造实施方案(2019—2022年)》(渝府发〔201856)全面推进智能制造,市经济信息委出台了《重庆市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认定管理办法(试行)》(渝经信发〔201822号)。20194月,印发《重庆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方案(2019—2022年)》(渝府发〔201914号)提出依托现有制造业发展基础,加快补链成群步伐,巩固提升智能产业、汽车摩托车产业两大支柱产业集群,培育壮大装备产业、材料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消费品产业、农副食品加工产业和技术服务产业集群,推动支柱产业向高端迈进。同时,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部署下,分部门分层次分步骤逐步推进,并加强任务分工和督办落实。

二、谋划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20194月,市政府第4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重庆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方案(2019—2022年)》,提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创新打造重庆市数字孪生城市,构建服务政府、市民、企业等各类主题的大数据智能化应用体系。围绕重庆市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需求,聚焦人民群众在民生服务、城市治理、政府管理、产业融合和生态宜居等领域重点关切,充分依托一个智能中枢和三大支撑体系,全面推进大数据智能化应用建设。同时,立足重庆市产业发展基础和优势,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加快智慧园区、智慧环保、智慧交通、智慧公安、智慧城管等重点领域项目实施和试点,推动智能技术、智能产品和智能产业发展。

三、以智能制造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重庆作为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传统制造业正面临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冲击,50%以上的制造企业正处于智能化升级的关键时期。2018年以来,重庆大力引育智能制造服务商,补齐服务短板,激励制造企业平台化服务化转型,加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2019年建立了重庆市智能制造服务商资源池122家智能制造服务商入选。经初步统计,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上的数字化装备集成服务商36家、信息管理系统服务商28家、云平台服务商74家、标识解析和网络服务商16家、安全服务商16家。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施耐德、思爱普(SAP)、华为、中兴、阿里、腾讯、紫光、浪潮、京东、中软国际、用友、金蝶、航天云网、树根互联、智能云科等企业相继在重庆布局发展。此外,SAP(思爱普)联合宗申集团和机电集团建设企业智能制造赋能中心,英特尔全球最大、亚洲唯一的FPGA中国创新中心正式投用。

以试点示范引领带动,重庆邮电大学、重庆信息通信研究院2个项目获2018年国家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宗申产业集团等4个项目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2018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中船重工海装风电等3个项目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2018年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隆鑫通用等3个项目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2018年制造业双创平台试点示范;重庆浪尖渝力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第二批服务型制造示范。2019年启动了智能制造诊断评估工作,先期在全市遴选了100个重点企业,以政府购买服务进行深度智能制造问诊,解析智能制造痛点和难题,树立标杆示范。

2018年全市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资金中87%支持大数据智能化发展,三分之一支持企业智能+”制造,带动企业投资约450亿元。组织实施203个智能化改造项目,其中28个项目列入国家计划。建设福耀玻璃有限公司玻璃预处理数字化车间等62个重庆市示范性数字化车间和14个智能工厂项目,改造后平均提升生产效率67.3%、产品不良品率平均降低32%、运营成本平均降低19.8%、单位生产能耗平均降低17.3%

四、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制造业创新发展

深化落实国家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重庆成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5大国家顶级节点建设城市之一。以国家节点建设为契机,发挥两江国际云计算产业园高等级数据中心优势,打造标识注册备案、解析服务、试验验证、安全监测等平台,设立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聚焦工业大数据、工业软件重要支撑作用,引入航天科工集团工业大数据制造业创新中心、英特尔FPGA中国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构建起面向智能+”制造的工业互联网基础服务平台体系,全面支撑制造企业智能化发展。

针对企业差异化发展需求,引导企业分层次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建设综合性开放平台。突出制造资源共享开放,社会资源聚合协同,发展跨行业跨领域的综合性开放平台。支持企业通过构建工业大数据服务体系和开发环境,以平台汇聚多方资源,提供跨行业跨领域多方位的公共服务。如,中移物联网公司建设OneNET开放平台,面向多领域提供工业边缘计算网关、设备健康和能效管理、工业物联网应用等,已建成全球最大的物联网专用核心网路,物联卡用户数超过4亿,连接数超过8490万,聚集开发者5.3万余个、创新产品6万个以上。宗申集团基于制造业实践优势打造忽米网平台,汇集了全球2.6万余家企业服务商,年交易金额超过5亿元,催生出56项产品标准、266个成果报告。阿里云联合赛迪研究院建设飞象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云端资源、边缘计算和设备接入、柔性制造和智能工厂解决方案等,帮助企业实施智能+”制造。

(二)建设行业级平台。依托重庆优势产业基础和龙头企业引领,发展带动性强的行业或产业链平台。支持企业通过贯通企业内外部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形成产品、生产和服务的协同平台,连接企业实现网络化协同,连接用户实现个性化定制,连接产品实现服务化转型。如,长安汽车建设汽车全价值链智能化运营云平台,优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运营管理等资源配置效率,企业运营效率提升20%,降低研发成本2900万元。宗申产业集团实施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动力产业链协同管理服务,销售预测准确性提高8%、设备综合利用率提高至81.5%、生产效率提高5%,并为2000余家企业提供科技金融服务,降低动力产业链环节中50%的结算成本,动力产业链企业整体融资成本降低 20%以上。玛格家居通过平台连接用户、连接工厂、连接供应商,实现大规模柔性化非标准C2B定制家居智造新模式。

(三)建设领域级平台。聚焦制造业各环节,发展特点各异的平台。一是支持企业通过打通设备、产线、生产运营信息系统等数据链,形成统一的数据采集分析、流程管控、经营发展等全环节统一的平台,实现企业提质增效。如,金康汽车公司建设新能源汽车数字化制造平台,从整车预测、生产计划、制造执行、产品入库和交付、财务业务一体化等全环节通过数据和系统集成,实现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制造模式,生产运营效率提高20%、制造成本降低20%、产品制造周期缩短30%。凌云西南工业集团建设面向汽车零部件的协同制造平台,建立多工厂制造的统一资源池,集成数据孤岛,打通生产运营全环节数据链,实现集团内部的协同制造,生产效率提高10%、运营成本降低9%、订单完成率提高5%。二是支持第三方企业提供细分环节领域的公共服务。如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布局航天云网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公共基础云平台、汽车生态云平台、设备诊断云平台、环保监控云平台等子平台服务。哈工大集团重庆云安公司聚焦工业互联网安全领域打造安全云平台,在平台和制造业企业之间提供第三方安全服务。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贯彻落实重庆市大数据智能化战略,聚焦智能产业、智能制造、智能化应用(智慧城市),大力推进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加速智能产业集群发展。

依托重庆制造业优势基础,结合智能制造和智慧城市发展,延展完善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产业链条,加快智能终端产品种类拓展和档次提升,补齐智能传感器及仪器仪表、网络通信及网络安全等领域短板,壮大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规模,建设芯屏器核网智能产业集群,到2022年力争实现销售收入10000亿元(其中工业部分8000亿元,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部分2000亿元)。

(二)加速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建设重庆市新型智慧城市综合运营服务中心,部署完善信息化设备体系,对接各部门应用系统,可视化展现城市运行、治理全景图。实施N个智能化应用重点工程,围绕交通、口岸物流、生态、旅游、医疗、教育、社保、扶贫等主要领域启动应用项目建设,深入实施智能机关、平安城市、大城智管、智慧融资等重点项目。全面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拟订《重庆市促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实施意见》,统筹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国民经济各领域融合发展,加大对本地大数据人工智能企业的培育力度,鼓励企业在数据服务和融合应用方面向产业纵深挺进。

(三)加速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发展步伐。

紧紧围绕我市智能制造现状,分类别、分层次加强指导,分行业、分步骤持续推进。着力普及数字化装备、推动信息管理系统集成应用、加快智能制造装备发展和关键技术、培育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以标杆示范带动,2019年建立10家智能制造标杆示范企业,引导同类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对标实施智能制造。组织专家团队对企业智能制造整体规划、设备与自动化、网络设施与布局、信息系统、数据管理与应用、生产制造、精益改善、全过程质量、环境健康安全、能源管控等环节的现场诊断,提出企业智能化改造方案,为企业后续实施提供科学参考。组织开展2019年度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认定工作,分两批建设、认定100个数字化车间和10个智能工厂。

报请市政府审议并引发《关于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和配套政策,加速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发展,加速产业集聚融合,推动大数据智能化创新引领,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一是发展工业互联网基础服务平台、支柱产业平台、企业平台等面向智能制造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分层次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二是发展研发设计平台、共享开放平台、技术服务平台、新型制造平台等面向创新创业的制造业双创平台,不断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三是发展生产性服务平台、生活性服务平台、工业电子商务平台等面向数字化服务业的平台。培育一批有品牌力、有竞争力、有影响力的重庆特色平台产业和企业品牌。四是发展信息交互平台、公共服务平台、企业集聚平台等面向专业服务的平台。通过聚焦大产业、构建大平台、归集大数据、服务大流通,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形成叠加效应、聚合效应、倍增效应,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此复函已经刘忠副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19527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