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复函公开

[ 索引号 ]
11500000009276281J/2019-03528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其他
[ 体裁分类 ]
其他
[ 发布机构 ]
市经济信息委
[ 成文日期 ]
[ 发布日期 ]
2019-05-20
关于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第0462号提案办理情况的复函

渝经信复函〔2019228

董青委员:

你提出的《关于推动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0462号)收悉。经与市财政局、人行重庆营管部、市大数据发展局等协办单位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发展智能制造意义重大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新的国际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去工业化与再工业化、单边主义与多边主义交织并存,不同国家之间特别是中国和欧美国家之间竞争激烈,共生竞合、动态演化、纷繁复杂,德国工业4.0、美国先进制造伙伴计划等战略部署也对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以基于5GNB—IOT边云协同技术支撑的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新网络形态正在不断涌现。以海量、多源、异构、时效为特征,大数据加速生成并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资源,智能制造、网络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等日益成为国际生产方式变革的战略方向。从重庆来看,工业是重庆实体经济的主心骨,是支撑重庆经济发展的脊梁,长期占重庆地区GDP比重的1/3以上,工业对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重庆是老工业基地,传统产业占比大,2018年战新产业增加值仅占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22.9%,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较慢。在全国人口红利消失、投资边际效用减弱和国际贸易摩擦频发的转型变革历史关口,抓住智能制造发展机遇,将智能制造作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以智能制造推动实现鼎新带动革故,形成产业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对重庆来讲尤为重要。

二、我市推进智能制造开展的工作及成效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落实《重庆市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8—2020年)》,在各市级部门、区县政府和广大企事业单位共同努力下,加快推动智能制造工作,大力打造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取得一定的成效,基本形成了市区两级协同配合,各方面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一)推动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智能制造政策体系不断健全。一是深刻把握智能制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演进规律,制定出台《重庆市发展智能制造实施方案(2019-2022年)》和《重庆市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实施方案》,一体化谋划数字化装备普及、信息系统集成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企业上云上平台和培育壮大智能制造相关产业发展等各项重点任务,对全市智能制造发展做好顶层设计。二是针对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等重点突破领域,制定了《重庆市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认定管理办法》《重庆市智能化改造项目认定标准》《关于征求2019年度大数据智能化发展智能制造板块区县(自治县)考核目标任务》《2019年智能制造工作要点》等文件,进一步细化量化目标任务,传递压力,夯实责任。三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2018年全市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资金中87%支持大数据智能化发展,三分之一用于支持企业实施智能制造,带动全社会完成智能化技术改造投资450亿元。

(二)推动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试点示范项目成效明显。聚焦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物流仓储、经营管理、售后服务等全流程,2018年组织重点企业实施203项智能化改造项目,其中28个项目列入国家计划;建设福耀玻璃有限公司玻璃预处理数字化车间等62个重庆市示范性数字化车间和14个智能工厂项目,改造后平均提升生产效率67.3%、产品不良品率平均降低32%、运营成本平均降低19.8%、单位生产能耗平均降低17.3%;推动云从科技、长安汽车、金山科技、重庆机床等4家企业项目入选国家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新项目;重庆邮电大学、重庆信通院的2个项目获2018年国家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宗申集团等企业的11个项目入选2018年国家级相关试点示范,引领带动了全市制造业智能制造的实践步伐。

(三)推动工业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互联网+制造业的融合不断深化。201812月,重庆正式签约启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重庆),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基础服务平台,联接二级行业和地区节点,提高基础服务能力。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共同创建国家级工业大数据制造业创新中心,推进工业大数据技术研发、创新发展和应用。航天云网、智能云科、用友等平台企业加快在渝投资布局。SAP(思爱普)联合宗申集团和机电集团建设企业智能制造赋能中心。英特尔全球最大、亚洲唯一的FPGA创新中心正式投用。阿里飞象、中移物联网、宗申忽米网、猪八戒网、云之佳供应链等本地平台相继投用。长安汽车建设汽车全价值链智能化运营云平台,凌云西南工业建设生产设备运营和管理平台,通用工业集团建设透平机械远程在线监测与智能诊断服务平台。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加速与制造业融合发展。

(四)推动智能制造支撑体系的完善,技术产品服务供给能力大幅提升。大力发展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引进实施广数机器人、华数机器人、罗博泰尔机器人、川崎机器人等机器人项目和埃马克机床、利勃海尔机床等中高档数控机床项目,初步构建起零部件配套-本体制造-系统集成全产业链条,2018年全市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21.7亿元,同比增长27%,生产工业机器人2917台,增长68.8%,生产数控机床4009台,增长57.8%。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通过智博会平台,引进法国施耐德、德国西门子、日本三菱电机等跨国企业来渝发展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建设全市智能制造信息管理平台,开展智能制造现状分析、智能化改造项目认定、重大智能制造项目监控、智能制造诊断评估等工作,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快智能制造工作推进。

三、关于提案的回复

围绕委员建议,立足全市推进智能制造总体部署,结合委员提到的当前推进过程中的突出问题,我们将在以下几个方面予以重点着力。

(一)强化统筹协调,推动智能制造向纵深发展。要紧紧围绕我市智能制造现状,分类别、分层次加强指导,分行业、分步骤持续推进。一是普及数字化装备。针对汽车、电子、装备等重点行业不同特点,分行业引导企业更新数字化设备或用智能化技术改造非数字化设备,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二是推动信息管理系统集成应用。推动企业建设应用研发设计、工艺仿真、数据采集分析、企业资源管理(ERP)、供应链管理(SCM)等信息系统,全面提升企业的资源配置优化、实时在线优化、生产管理精细化和智能决策科学化水平。三是推动企业开展上云上平台。用大数据智能化手段实现研发设计、信息系统、制造设备等环节的云端协同和平台化管理,以小资金投入获取较大收益,并以推动制造业加快智能化改造。四是开展中小企业智能制造阶段评估、咨询诊断和投资效益分析,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系统解决方案。五是推进全市工业园区智能转型工作,推进建设若干管理和服务智能化水平先进、产业链完善、园区内企业基本实现互配和零库存的智能制造示范园区。

(二)着力补齐短板,不断增强智能制造支撑能力。一是加快智能制造装备发展。加大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装备、工业软件、智能传感器等相关领域企业引进培育力度,形成以应用带产业、以产业促应用的良性发展局面。二是加强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创新。围绕感知、分析、决策、通信、控制、执行等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环节,加强先进制造、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重点领域技术研发,推广先进运营管理方法,建设完善技术创新平台,加快构建技术先进、生态完备的智能制造技术供给体系。三是建设实施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加快开展国家两化融合和智能制造领域相关标准贯标,引导优势企业和科研院所开展智能制造国家、行业标准与规范的研究、制(修)订和试验验证。四是积极培育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引进法国施耐德、德国西门子等一批专注于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的知名集成企业,面向我市企业开展专业化系统集成服务。

(三)以标杆示范带动,大力营造智能制造推进氛围。一是建立智能制造标杆示范企业制度,2019年建立10家智能制造标杆示范企业,引导同类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对标实施智能制造。二是组织专家团队对企业智能制造整体规划、设备与自动化、网络设施与布局、信息系统、数据管理与应用、生产制造、精益改善、全过程质量、环境健康安全、能源管控等环节的现场诊断,提出企业智能化改造方案,为企业后续实施提供科学参考。三是利用2019智博会这一重要平台,搭建本地制造业企业加强与全球智能制造领域领军企业交流合作渠道,推动我市智能制造进一步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四是搭建交流平台,通过现场观摩答疑、经验交流等多种方式,加大智能制造标杆项目的示范推广力度。四是加大企业家培训力度,通过智能制造企业家讲座、标杆企业案例分享等形式,树立智能制造一把手工程理念,整合企业内资源加大智能制造推进力度。五是组织开展2019年度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认定工作,分两批建设、认定100个数字化车间和10个智能工厂。

(四)发展平台经济,促进智能制造创新发展。平台经济是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紧抓数字革命重要窗口期,加快发展平台经济,做大做强平台企业,加速产业集聚融合,对于推动大数据智能化创新引领,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发展工业互联网基础服务平台、支柱产业平台、企业平台等面向智能制造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分层次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二是发展研发设计平台、共享开放平台、技术服务平台、新型制造平台等面向创新创业的制造业双创平台,不断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三是发展生产性服务平台、生活性服务平台、工业电子商务平台等面向数字化服务业的平台。培育一批有品牌力、有竞争力、有影响力的重庆特色平台产业和企业品牌。四是发展信息交互平台、公共服务平台、企业集聚平台等面向专业服务的平台。通过聚焦大产业、构建大平台、归集大数据、服务大流通,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形成叠加效应、聚合效应、倍增效应,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五)加强人才引进培养,为智能制造提供人才保障。一是优化引才政策。出台促进产业人才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将智能化产业人才纳入全市人才政策奖励支持范围;对事业单位引进智能化领域高层次人才可考核招聘并申请特设岗位聘用,高校、科研院所可设置流动岗位,用于吸引紧缺智能化领域人才兼职、创新创业。二是开展专项引才活动。分类开展小型化、专业化的人才引进活动,在“2019重庆国际人才洽谈会等引才活动设立智能化人才引进专场。三是加大培养力度。制定人才培养规划,每年培养大数据智能化等产业人才1万人;支持建设智能化专家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在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选拔中,增设13名智能化产业学术技术带头人;以电子技术项目国家级选拔集训基地为平台,选拔培育一批智能化产业世界级、国家级竞赛选手和优秀工匠。四是提升人才服务水平。出台人才安居管理办法,完善人才服务证制度,建立市场化服务机制,拓展服务项目,指导区县、用人单位建好人才服务平台,切实为智能化领域人才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五是加强学科建设。加大传统优势学科与人工智能学科的交叉融合,遴选认定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能源、智能农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20个人工智能+学科群,培养一批智能化+产业领域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六是引进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推进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来渝办学工作,落实已引进著名高校的合作项目,实施好在渝高校与国内著名大学联合举办人工智能相关二级学院、在渝高校与中科院所属院所合作项目;引导高校在招生计划安排上,向大数据智能化相关专业倾斜,提高人才供给能力,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六)强化政策资金支持力度,优化智能制造发展环境。一是整合现有产业发展类资金,每年在智能制造重点项目库中遴选一批基础较好、进展较快、示范效应突出的项目予以支持,同时会同市级相关部门推动市级科技、人才等专项安排上向智能制造相关领域予以重点倾斜。二是全面落实好国家及我市现行政策特别是出台的制造业企业降成本政策,切实降低制造业企业负担,为企业推进智能制造创造良好条件。三是依托重庆市产融合作部门联席会议平台,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智能制造相关领域信贷支持力度,积极探索企业商业价值信用贷款、知识信用价值贷款等创新模式,建立健全企业评估机制,拓宽企业贷款增信渠道,支持企业通过融资租赁方式加速设备更新换代,积极引进培育若干专注于智能制造的创投、风投、私募等机构。四是继续贯彻落实固定资产(含智能制造装备)加速折旧或一次性扣除、固定资产或购入软件加速折旧或摊销以及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切实减轻智能制造实施企业负担。五是营造良好发展氛围。组织召开全市智能制造推进会议和智能制造国家标准宣贯培训会议,开展智能制造先进企业经验交流,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全市智能制造快速推进的工作局面。

此复函已经杨丽琼副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你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19516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