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复函公开

[ 索引号 ]
11500000009276281J/2019-03498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其他
[ 体裁分类 ]
其他
[ 发布机构 ]
市经济信息委
[ 成文日期 ]
[ 发布日期 ]
2019-05-17
关于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第0843号提案办理情况的复函

渝经信复函〔2019207

何国田委员:

你提出的《关于大力扶持养老产业,打造养老智能化装备产业链的建议》(第0843号)收悉。经与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卫生健康委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在打造智能化养老产业链方面,近几年,我市大力推进落实《重庆市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8-2020年)》,其中强调要紧抓智能机器人发展的机遇,同步推动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发展,重点开展控制软件、机器人深度学习等基础技术研究,开发面向语音交互、机器视觉、人机共存、知识库等创新技术,发展养老机器人、家政机器人、教育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服务机器人产品。鼓励服务机器人制造企业面向医疗康复、家庭服务、救援救灾、能源安全、公共安全等领域拓展应用示范,以产品为导向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完善智能机器人标准,鼓励建立智能机器人检验检测、研发创新、云服务等平台。

在建立生理数据库方面,建立了慢病及特殊人群健康监护服务平台。利用可穿戴及智能传感装备,对老年人、慢病患者及特殊人群的重要体征数据进行全天候实时检测,对其身体状态进行记录,通过数据平台分析,实现对这类人群的身体健康状态的管理、监测、预警,及时发现身体健康异常状态,自动报警、呼救或采取其他应急救治措施。允许执业医师在线开展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掌握患者病历资料后在线开具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处方。以高血压、糖尿病等为重点,加强老年人慢性病在线服务管理。

在打造养老智能化领域的信息物理融合系统技术方面,一是积极支持智能化产品、健康监测可穿戴设备的开发和运用,提高养老行业科技水平。坚持以老年人为中心的产业发展方向和研发路径,紧紧围绕养老服务难点、痛点、堵点,尤其是照顾失能老年人的相关智慧技术难关,加强政产学研用协作和大数据支撑,引导企业研发出更多老年人、老年家庭和养老服务人员想用、会用、能用、用得起的智慧产品技术,向全市1000多家养老服务机构推介;二是持续强化应用大数据分析支撑科学决策,优化养老服务设施布局和服务资源配置,促进智慧养老的绿色发展。以绿色共享发展理念,推动智慧养老领域基础数据标准研究,打造可以兼容、能够共享的智慧云平台和通用技术标准,整合共享户籍、医疗、社保等信息资源,努力促进养老服务公共信息资源向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开放;三是将开展中国(重庆)老年产业博览会,将组织”“”“系列活动,为养老服务行业、相关企业搭建集产业盛会、展示展览、交流研讨、活动体验于一体的交流合作平台,打造国家级品牌、专业性标准、行业性盛会,展示重庆养老服务发展成果,激发重庆养老服务发展活力,推动实现养老产业资源的高效重组与集成。

下一步,为继续贯彻落实《重庆市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8-2020年)》《重庆市加快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及《重庆市深入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服务行动方案》,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一步促进智能养老产业发展:一是依托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础,延展完善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产业链条,加快智能终端产品种类拓展和档次提升,补齐智能传感器及仪器仪表、网络通信及网络安全等领域短板,壮大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规模,建设芯屏器核网智能产业集群。二是探索医养结合产业发展新模式,开展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创新,推广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服务标准、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及规范化管理流程与制度。三是加快推进康养产品开发与产业化,围绕健康促进、健康监测可穿戴设备、慢性病管理、康复护理、辅助器具和智能看护、应急救援、通信服务、电子商务、旅游休闲等重点领域,推进新型家庭养老服务机器人、老年人适用产品、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四是支持推动康养产业领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持符合条件的老年用品企业牵头承担各类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科研项目,支持技术密集型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及老龄科研机构加强适老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应用。

此复函已经杨丽琼副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19429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