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复函公开

[ 索引号 ]
11500000009276281J/2019-03495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其他
[ 体裁分类 ]
其他
[ 发布机构 ]
市经济信息委
[ 成文日期 ]
[ 发布日期 ]
2019-05-16
关于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第0558号提案办理情况的复函

渝经信复函〔2019204

王月婷委员:

你提出的《加快数字经济产业化 推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0558号)收悉。经与市人力社保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大数据发展局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

为贯彻落实中央重大战略部署,我市出台了《重庆市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重庆市发展智能制造实施方案(2019-2022年)》《重庆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方案(2019-2022)》等重要文件,加强数字经济发展谋划,深入开展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专题调研,积极搭建数字经济发展平台,统筹推进大数据智能化应用发展,加快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化。

一、关于数字人才培育

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出台了《重庆市引进高层次人才若干优惠政策规定》《重庆市引进海内外英才鸿雁计划实施办法》等政策文件,从安家资助、岗位津贴、个人所得税奖励、契税奖励等方面给予支持,引进培养了一批包括数字经济领域在内的科技创新人才。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深入实施《重庆市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行动计划(2018-2020年)》,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完善人才引进政策体系,提高引才政策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强化用人单位主体地位,鼓励和支持用人单位自主制定人才引进培养政策。二是加大培训支持力度,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重庆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等人才培养选拔项目中的数字人才予以支持,通过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加大数字专业技术人才培训支持力度。三是搭建高端人才交流合作平台,根据企业实际用人需求,开展百万英才兴重庆引才活动,面向全球招揽数字经济高端人才;四是完善人才服务证制度,加强市、区(县)两级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分层分类为人才提供居留落户、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医疗保障、项目孵化、职称评聘等一站式、专员化服务。

二、关于行业融合创新

积极贯彻落实十九大关于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改革举措,以融合发展为指引,构建融合发展的平台体系、应用体系、生态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加速融合创新要素聚集,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国民经济各领域融合应用,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一是聚焦智能化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以互联、智能、融合、创新为目标,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智能技术和智能产品,打造智能产业集群,发展基于物联网、大数据的智慧农业,推动大数据智能化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构建铁公水空四式联动国际物流大枢纽,推进西部开放大口岸建设,打造一站式的企业融资服务体系与招商服务平台,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和营商环境,加快智慧园区建设,提升园区企业集约化管理和智慧化服务水平。二是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升级,支持制造业企业使用机器人、数控机床、增材制造、智能传感与控制、智能检测与装配、智能仓储与物流等智能制造装备、先进自动化设备、自动化生产线开展机器换人;围绕汽车、电子、装备、材料、化工、医药、消费品、食品等重点行业的转型升级需求,重点在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五个方面开展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建设示范;支持企业开展供应链协同管理服务、制造支撑一体化外包服务、总集成总承包服务、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个性化定制服务、在线支持(信息增值、远程运维)服务等制造+服务新模式;支持企业开展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建设;支持规模工业企业应用大数据进行生产经营管理的智能化改造提升。三是支持工业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服务运维等关键环节上云上平台。支持工业企业与平台商或云服务商合作研发应用和部署云端工业信息系统,支持工业企业应用第三方公共云服务平台实现企业管理和业务云端应用、协同、服务等。

三、关于新兴产业培育

一是积极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内容、区块链等智能产业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大产业规模,重点支持两江新区数字经济产业园、渝北仙桃数据谷、南岸中国智谷(重庆)、渝中区区块链创新基地、江北大数据基地等产业集聚区的建设。二是抓紧制定《重庆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方案(2019-2022年)》,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主攻方向,依托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础,延展完善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产业链条,加快智能终端产品种类拓展和档次提升,补齐智能传感器及仪器仪表、网络通信及网络安全等领域短板,壮大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规模,建设芯屏器核网智能产业集群。三是加快推进5G应用,依托重庆移动、重庆电信在全市相关区县建设5G试验网、开展5G应用示范,建设基于分级自动驾驶的智慧交通及自动驾驶演示验证与示范平台,并在两江自贸区等区域开展增强宽带业务示范,服务职能高清视频、智能交通、工业互联网等产业发展。四是积极开展数字经济指标体系研究,强化数字经济领域经济形势分析,持续搭建创新发展平台,组织推进试点示范和重大专项,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

四、关于民生领域医用

围绕医疗、医保、教育、社保就业、扶贫、社区服务等民生领域痛点”“堵点”“难点问题,以大数据智能化优化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一是构建以人为中心,横跨医疗、人口、教育、健康体系,覆盖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保障、综合管理等多个方面的全生命周期医疗健康服务管理新体系。二是建成标准统一、数据汇聚、规范协同的内部管理、业务管理、生产经办、数据分析医保信息化支撑体系。三是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服务体系改革,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与教育现代化目标相适应的智慧教育服务体系,实现教育服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四是加快形成标准规范统一、城乡网络覆盖、信息互通共享,业务应用融合、公共服务创新、安全稳妥的智慧就业和智慧社保服务体系。五是瞄准六个精准及其它扶贫领域重难点问题,借助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扶贫大数据自动化管理与运维、扶贫业务信息系统开放性集成、扶贫大数据智能化服务三大目标,构建精准多元的大数据智慧扶贫服务生态。六是加快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智慧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为市民提供政务服务、公共服务、便民服务、物业服务、养老服务等多种服务。

五、关于社会治理现代化

树立智能+”思维,以构建全民共治新格局为导向,创新城市治理模式,依托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提高灾害预警、应急指挥调度、公共决策、协同治理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城市安全运行、社会安定有序。一是建立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的智慧城管体系,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智能化、人性化水平。二是打造新一代智慧交通服务体系,实现人、车、路、环境协同高效发展,大幅提升交通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全面增强市民出行的便捷性。三是在新型智慧城市整体架构下,围绕平安城市建设目标,建立治安防控、智慧政法、智慧法院、雪亮工程等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综合体系。四是推进应急管理环节智能化,实现监测对象数据实时回传、智能分析、实时预警、智能决策,提升应急管理能力。五是建设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全域立体智能环境监测网络,实现大气、水、土壤、生态等领域时空分析、精准治理、重点区域管控等智能化应用,为强化污染源监管、改善环境质量、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提供智能化支撑。

 此复函已经杨丽琼副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你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19428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