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复函公开

[ 索引号 ]
11500000009276281J/2018-03027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其他
[ 体裁分类 ]
其他
[ 发布机构 ]
市经济信息委
[ 成文日期 ]
2018-06-20
[ 发布日期 ]
2018-06-20
关于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807号建议办理情况的复函


渝经信复函〔2018〕198号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关于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0807号建议办理情况的复函

王成业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发展建筑机器人的建议》(第0807号)收悉。经与市财政局等协办单位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机器人产业高速发展,机器人企业集中在两江新区和永川高新区,已初步形成研发、检测、本体制造、零部件生产、系统集成、服务为一体的产业集群,正在建设的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是西部地区唯一的国家级机器人公共服务平台,永川凤凰湖产业园区是工信部授牌的全国唯一的机器人产业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

一、全市机器人产业发展总体特点

(一)产业规模持续增长。我市机器人产业的产值从2010年的5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超过70亿元,年均增长50%。截至2017年年底,我市拥有机器人企业8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8家,亿元以上企业6家,10亿级企业1家。

(二)产业链逐渐形成。目前,全市机器人产业已初步形成研发、检测、本体制造、系统集成、零部件配套、服务的产业链。2017年,我市工业机器人本体产量达到3739台,增长60.6%,产值超过13亿元,工业机器人的零部件制造产值约0.2亿,机器人系统集成产值约60亿。

(三)龙头企业争相聚集。在广州数控、华中数控、固高科技等国内知名企业相继落户我市后,世界排名前五位的机器人厂商又有四家落地,分别是:全球第五的川崎机器人项目,全球第三的库卡徕斯与长安工业合资的机器人项目,全球第一的发那科机器人重庆技术中心项目,全球第二的ABB机器人重庆应用中心项目。

(四)研发体系加快构建。中科院重庆研究院、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科学技术研究院等在机器人整机及关键零部件技术和人才方面也有了多年积累,部分已形成较为成熟产品或样机;华中数控、固高科技等企业也将研发中心落户重庆;金山科技的医用机器人研发中心还获得国家的支持资金;系统集成企业也聚集了大批的系统研发人员。

二、下一步重点工作

(一)广泛开展“机器换人”。在重点领域广泛实施“机器换人”行动,鼓励企业使用自动化、智能化设备代替人工,有效提高产品质量,减少用工人数、降低生产成本。

(二)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围绕重点行业,推动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核心支撑软件、智能制造使能工具与系统、智能制造云服务平台等在工厂中的集成应用,建成一批具备标杆、示范意义的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

(三)强化人才支撑。继续推动机器人企业与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科学技术研究院等科研院所的合作,培养研发人员和技术骨干。组织我市职业院校与机器人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培养机器人制造、操作和维修技能人才。

(四)不断模式创新,推动产业发展。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资用”结合的机器人产业发展新模式,创新研发和产业化的转化机制,创新产业、技术和资本互动的融合体系,推动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

(五)搭建机器人产业供需对接平台。以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供需对接会等方式开拓应用市场,推广机器人应用。

针对您提出的各项建议,我委已联合各个部门正在有序的推动,在我市出台的《重庆市以大数据和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中,已明确将特种机器人等智能机器人纳入重点发展方向,下一步我委还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建筑机器人产业发展:

一是将建筑机器人作为重要的产业来发展,指导我市机器人研发和生产单位大力开展建筑机器人的开发,并尽快形成产业化。

二是整合工业、科技等专项资金,通过实施企业研发投入补助、重大新产品补助以及基础科研、创新主体培育、科技成果转化等政策措施,大力支持建筑机器人产业发展。

三是引进国内外建筑机器人制造和研发企业来渝发展,将我市打造成为建筑机器人产业基地。

四是联合我市建筑行业主管部门加大建筑机器人在行业内的市场推广。

此复函已经陈金山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通过填写回执及时反馈市人大常委会人代工委。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18年4月26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