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经信复函〔2018〕269号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关于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第0128号提案办理情况的复函
张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培育汽车模具制造业集群的建议》(第0128号)收悉,经与市教委、市科委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重庆市汽车产业发展情况
汽车是重庆工业的重要支柱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长安系(含长安汽车、长安福特、长安铃木、长安跨越)为龙头、十多家整车企业为骨干、上千家配套企业为支撑的“1+10+1000”优势产业集群。其中,新能源汽车已形成7家乘用车企业、3家客车企业、4家物流车企业,以及约30家相关配套企业构成的“7+3+4+30”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2017年,全市规上汽车制造业完成5016亿元,同比增长6.8%,占全市工业比重达22%;生产汽车300万辆,同比增长4.4%。新能源汽车产量、产值分别为3.3万辆、36.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5%、158%。
全市现有汽车生产企业41家,其中整车生产企业20家,专用车生产企业21家。涵盖乘用车(轿车、SUV、MPV)、商用车(客车、轻卡、重卡)等各类车型。除一汽外,国内知名车企都在重庆设有企业。其中,长安系产量占全市汽车的65%左右,年设计产能近200万辆,2017年产量约200万辆;此外,还有北京现代、东风小康、北汽银翔、华晨鑫源、力帆汽车、力帆乘用车、上汽通用五菱、庆铃汽车、众泰汽车、长城汽车、潍柴汽车等。全市现有汽车零部件企业上千家,其中,规上汽车零部件企业800余家,具备发动机、变速器、车身、底盘、内外饰等各大系统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各大整车厂均有自己的发动机工厂,汽车零部件本地配套率超过70%。
二、重庆市汽车模具产业发展情况
模具是汽车工业的基础工艺装备,对汽车产业至关重要。在汽车生产中,90%以上的零部件要依靠模具成形。制造一辆普通乘用车约需1500套模具,其中冲压模具约1000余套。在新车型开发费用中,约有60%用于车身和冲压工艺及装备的开发。在整车制造成本中约40%为车身冲压件及其装配的费用。
我国是世界模具生产大国,但整体水平较低,主要产品以中低档模具为主,高端模具依靠国外进口。目前,全国模具制造厂点约30000家,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约5000家。其中,国有企业约占5%,合资企业约占10%,民营企业约占85%,从业人员约100万人。2017年全国模具行业总产值约2000亿元,企业自用模具产值约500亿元,模具人均产值约25万元。
重庆模具行业生产厂点约1000家,规模以上模具企业90多家,年产值约8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亿元以上的8家,5000万元以上的16家。主要产品为冲压模、压铸模和塑料模。近几年,我市模具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压铸模和塑料模比例逐步上升,但仍存在较多问题。一方面,大量的模具产品异地配套增加了企业制造成本和生产周期,降低了汽车摩托车产品竞争力。另一方面,市场份额不足限制了模具工业的发展进步,行业陷入恶性循环。大型、精密、复杂、高效、长寿命模具产品占比不到10%,市场缺口较大。
三、主要建议答复
(一)关于培育院校、职业学校培养专业技术人才问题。
目前,全市有6所高职院校开设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在校学生400余人。有10余所中职学校开设模具制造技术专业,在校学生超过1000人。重庆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科技学院等高校设置了材料成型与控制专业,每年培养专业学生超过2000人。下一步,我委将积极配合市教委制定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施办法,推动形成工学结合的共同育人机制。同时,通过骨干特色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现代学徒制等项目,支持职业院校、高校与模具企业合作设置专业、研发专业标准,开发课程体系、教学标准以及教材、教学辅助产品,开展专业建设。不断提高模具专业技术技能人才供给质量,增强学生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关于培育模具制造业互联网+模式,有效整合模具制造资源问题。
目前,全市正在深入实施大数据智能化战略,加快推动“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我委牵头制定了《重庆市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的若干扶持政策》。下一步,我委将积极引导我市汽车模具企业在现有政策支持下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鼓励支持网络协同制造技术在模具产业的研究与应用,通过资源信息共享,产业链协作,上下游驱动,推动全市模具产业快速发展。
(三)关于培育模具配套商品及配套协作制造集地,形成一站式供应问题。
早在2004年,我市就规划了模具产业园,希望以此为载体,培育发展模具产业,但由于各种因素影响,项目最终未能实施,也影响了我市模具产业的发展。目前,根据全市汽车产业发展实际,建设专业化的模具产业园,有利于提高汽车企业的协同开发能力,有利于汽车产业链的完善优化,有利于促进汽车产业的更好发展。因此,规划建设汽车模具产业园十分必要,对我市模具产业发展意义重大。下一步,我委将结合全市模具产业发展实际,借鉴模具产业发展成熟地区的成功经验和做法,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区县规划建设专业化的模具产业园,积极引导现有汽车模具企业集聚发展,引进市外中高端模具企业进入产业园,推动我市模具产业规模化发展。同时,我委还将积极协助市科委适时启动汽车模具创新平台的培育建设工作,集聚相关创新资源,促进我市模具产业较好发展。
此复函已经我委陈金山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18年5月22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