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经信复函〔2018〕263号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关于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第0090号提案办理情况的复函
市侨联:
你们提出的《关于推动我市电子制造业发展的建议》(第0090号)收悉。你们提出了关于推动我市电子制造业发展的四条建议,对我们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和参考价值。经与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国税局、市科委等协办单位认真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调整和优化电子制造业结构
近年来,我市电子核心基础部件实现高速增长,产业结构持续调整和优化。2017年,计算机整机产值占全行业比重为37%,手机整机为18%,电子核心部件占比为31%,笔电及手机配套为14%,初步形成了各产业多点开花、齐头并进较为合理的结构。集成电路方面:已拥有中电科两条6英寸芯片生产线,华润微电子8英寸芯片生产线,AOS12英寸芯片生产和封装测试线,SK海力士、平伟实业、嘉凌新科技封装测试线,奥特斯IC载板生产线和超硅8、12英寸硅片,初步建成IC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全流程体系。平板显示方面:已建成京东方、惠科两条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富士康、惠科、莱宝、美景光电等多个显示器件项目,以及康宁玻璃基板、住友化学等20余家配套企业,形成玻璃基板-液晶面板-显示模组-显示终端全产业链。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实施集成电路、平板显示重点发战略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汽车电子、智能家电等重点招商领域,大力推动产业持续发展。今年上半年,京东方6代AMOLED面板、华润微电子功率半导体基地已经签约;SK海力士二期、紫光集团芯片、联合微电子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即将签约,这些重大项目的实施,必将进一步优化我市电子制造业产业结构。
二、关于有效解决产业投入资金
目前,市级已设立产业引导基金、战略新兴产业基金等政府投资基金,总规模超过1000亿元。部分区县也设立了支持本地产业发展的政府投资基金。下一步,市财政将加强市与区县、市与中央政府投资基金的统筹联动,加快项目储备和投资进度。近期国家集成电路大基金正在进行第二轮募资,我市已决定出资参与,以利于争取国家集成电路等基金投资我市电子制造项目。同时,更好更多撬动社会资本支持我市电子制造业发展。
关于出口企业退税额度和退税周期的问题,目前各省市外贸企业退税额度由国家税务总局确定,2015-2017年,国家税务总局分配给重庆国税的退税额度连续3年居西部地区第一,为出口企业退税提供了充足保障。2016年以来,全市出口退税平均办结周期为7.1个工作日(全国平均为13个工作日)。对存在风险疑点、上游涉嫌虚开发票等情形的出口退税业务,根据《出口退(免)税企业分类管理办法》,需核实排除疑点后,方可办理出口退(免)税。办理过程中,市国税局对出口退(免)税各环节严格把关,并按规定对办结时限进行考核。下一步,市国税局将继续认真落实出口退(免)税政策,不断提升出口退税管理服务质效,高质量服务我市电子制造业发展和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在此过程中,我委将积极为企业服务,继续作好相关沟通协调工作。
三、关于加快推进产城融合
近年来,全市工业园区坚持集群、智能、绿色、和谐发展方向,以创新驱动、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动力,以提高质量效益为核心,完成建好基础设施、健全支撑体系、改善投资环境、发展特色产业四大任务,强化产业、物流、生活、环保四大功能,不断深化产城融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一步我委将大力推动各工业园区加快交通路网、生活设施、公租房、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吸引更多的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等要素集聚。
四、关于保障人力资源供给
目前,全国多地出现不同程度的用工难、用工荒。下一步,我市将主要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以缓解企业的用工难。一是发挥市场化资源配置主体作用。采用市场协议送工机制,将70%的送工保障任务分解到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建立目标任务考核与激励机制,每年对送工贡献较大的进行适度奖励;实施送工机构保证金制度,提高市场送工的可控性和可靠性。二是强化行政统筹保障兜底作用。强化用工保障月度例会制度,每月明确市教委、人社局保障责任,次月通报任务落实情况;以市政府名义下达区县保障任务18万人,将市人社局、市教委任务落实在各区县,在8、9等用工紧张月份开展督查,提高区县重视程度,形成市县联动、上下齐抓的工作格局;扩大预备制、蓄水池项目建设规模,力争建设预备制项目1.7万人、蓄水池项目5万人,实现兜底保障20%的用工需求。三是发挥企业保障主体作用。明确要求企业自主保障用工需求的10%,鼓励企业与市场主体签订用工保障协议,帮助企业建立校企合作机制,推动企业建立招工合作渠道,发挥企业保障主体作用。四是加强员工职业培训。目前电子制造类的职业(工种)已纳入职业培训补贴范围,鼓励电子制造企业开展在职职工岗位技能培训,培训后取得初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专项能力证书的,按公布的培训成本50%给予补贴。五是开展“机器换人”行动。我市工业和信息化资金将对实施智能化改造、达到提升效率和减少用工目标的企业给予支持,努力从源头上缓解用工难的问题。
此复函已经我委陈金山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你们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18年5月23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