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复函公开

[ 索引号 ]
11500000009276281J/2018-02992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其他
[ 体裁分类 ]
其他
[ 发布机构 ]
市经济信息委
[ 成文日期 ]
2018-06-18
[ 发布日期 ]
2018-06-18
关于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第0661号提案办理情况的复函

                                       

渝经信复函〔2018〕249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关于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第0661号提案办理情况的复函

刘一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重庆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几点建议》(第0661号)收悉。经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汽车产业是重庆工业的重要支柱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了长安系(含长安汽车、长安福特、长安铃木、长安跨越)为龙头,十多家整车企业为骨干,上千家配套企业为支撑的“1+10+1000”优势汽车产业集群。

重庆现有汽车零部件企业上千家,其中,规上汽车零部件企业800余家。具备变速器、车身、底盘、内外饰等各大系统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各大整车厂均有自己的发动机工厂。汽车零部件本地配套率超过70%。

美国李尔、德尔福、天纳克,德国大陆、博世、采埃孚、马勒,日本电装、矢崎,加拿大麦格纳,韩国现代摩比斯、万都,英国吉凯恩,法国佛吉亚,西班牙海斯坦普,墨西哥尼玛克,瑞士欧拓,以及国内的延锋、戴卡等多家全球汽车零部件100强企业纷纷到重庆投资发展。我市自主培育的大江、青山两家汽车零部件企业进入了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100强,青山的手动变速器产量位居全国前列。此外,我市基于80年代及90年代初期形成的较强摩托车产业配套基础,还自主培育形成了一大批本地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其产品领域几乎涉及汽车零部件全产业链,并在微车、轻卡和中低档乘用车领域,在国内形成了较强的自主配套比较优势。但重庆汽车零部件产业还存在着您提到的产品配套层次偏低,关键核心零部件特别是汽车电子产品本地配套相对较少,零部件企业的同步开发能力较弱等问题。

一、已开展的工作

对于您在提案中提及的建议,我们已经在开展相关工作。

一是推动本地消费。我们持续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2017年全市推广应用数量首次突破1万辆,达到1.8万辆,超过2013年到2016年期间的累计推广数,列全国年度城市推广应用排名第8位,位于北京等6个限牌城市和合肥市之后。同时,积极协调,帮助市内整车企业拓展本地出租、公交、环卫、公务用车等市场。

二是支持企业技改。多年来,我们通过工业振兴专项、创新专项、民营经济专项等对汽车企业的技术改造、新产品研发、新项目建设等进行专项补贴。对于企业购买重大设备,我委出台了《重庆市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试点工作方案》等相关政策,对企业重大设备购买进行直接资金支持或保险补贴。

三是积极搭建平台。我们积极推动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研发平台建设,做大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国家客车检测院等第三方机构的公共研发服务能力。推动重庆大学、重庆理工大学等加强与企业的研发互动,成立了重庆汽车零部件创新中心、重庆理工清研凌创等产学研载体。连续举办全球汽车高峰论坛,为重庆汽车产业发展把脉问诊,为本地企业提供高端信息交流沟通平台。

二、下一步工作

下一步,我们在继续加强工作的同时,还将继续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提高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强化龙头企业发展、加大创新力度、推进智能制造为重要抓手,以加快汽车产品新能源化、智能化、轻量化、网联化发展为主攻方向,加大研发和改造提升投入,增强高层次人才培养集聚能力,全面加快产业和产品结构转型升级和调整优化步伐,提升综合发展水平。从以下七个方面着力,推动重庆汽车零部件产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快传统汽车做大规模、提质升级。推动全市汽车产业规模持续壮大。着力加快新产品推出步伐,优化品种,提升品质,升级品牌。积极扶持整车企业竞相发展,瞄准细分市场,优化轿车、SUV产业集群。强化改造提升,做大MPV产业集群规模。实施品牌营销,打造中高端商用车产业集群。扶持本地民企,发展特种车产业集群。

二是重点推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坚持培育和引进相结合,以发展乘用车为重点,以发展商用车为补充,以提升本地配套能力为基础,快速完善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体系。以公共领域用车为先导,以私人购车为核心,以充电基础设施为支撑,快速完善新能源汽车应用体系。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结合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加快“互联网+汽车”的融合发展步伐。

三是加快汽车零部件存量企业的技术改造。大力推动骨干企业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积极实施设备更新,重点向自动变速器总成、底盘电子控制系统、车身安全控制系统等领域延伸发展,形成稳定生产能力。全面推进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工程,实施机器换人,建设数字工厂,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实施基础制造工艺绿色化改造,推广零部件循环利用技术,培育零部件再制造产业。

四是加大高端零部件企业的引进力度。重点引进我市紧缺的自动变速器总成和汽车电子关键部件企业来渝建立生产基地,弥补发展短板,完善产业链条,促进配套发展。加快引进车身新材料企业,培育新的增长点,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五是加快建立服务平台体系。围绕产业发展需求,依托中汽院、重庆理工等产学研载体,建设工程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于一体的创新服务平台,大力发展产品检测、技术评估、产权交易、成果转化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促进科技成果孵化、转化、产业化发展,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引导企业积极整合国内外一流研究机构、企业的研发资源,加大与高等院所等研究机构合作,建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积极开展汽车新材料及仿真技术、汽车零部件电控关键技术等攻关。鼓励主机厂和零部件企业建立企业协同创新中心,开展亲密稳定的技术开发和深度配套合作,提升零部件同步研发水平,提高产品竞争力。

六是积极发展零部件服务型制造新模式。引导鼓励企业依托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实现在线、实时、远程和智能服务的升级,开展服务型制造示范项目、示范企业、示范区域建设。支持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开拓国内外市场,培育个性化定制、云制造等新型商务模式。

七是继续强化政策引导和环境优化。深入落实现有政策,通过创新政策、工业和信息化专项、重大首台套设备补贴等支持企业加大创新和技术改造投入。继续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政策,研究出台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加大现有各类产业发展基金对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招商引资、重大研发成果产业化、创新商业模式等项目的支持力度。充分落实相关引才政策,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强化服务意识,及时帮助解决企业的困难和问题。保障重点企业和项目的要素供应,确保重点企业的正常生产和重大项目的顺利实施。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依法保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此复函已经我委陈金山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18年5月16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