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经信复函〔2018〕275号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关于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第0870号提案办理情况的复函
张光强委员:
您提出的《打造智能知识硬件,推广数字化阅读服务产业链的提案》(第0870号)收悉。经与市教委、市文化委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推动重庆市电子产业链企业间的合作,打造以墨水屏、双面屏为主的知识智能硬件,承载丰富的电子书及知识产品的融合创新终端”的答复
工业化、信息化、智能化深度融合的智能终端设备为人们获取信息、丰富知识、开拓视野拓展了新的渠道。我市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智能硬件的招商引资和产业扶持,着力打造智能终端产业链,不断推动笔记本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产业快速发展。目前,我市已形成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产业基地和国内重要的手机生产基地。
同时,我市还高度重视手机配套零件产业发展,积极引进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目前已有手机配套企业300余家。其中,显示触控领域聚集了京东方、惠科、莱宝、中光电、联创电子、天翌光电等多家国内外知名厂商。2017年,全市生产液晶显示屏9128万片,显示模组1.26亿套。专业从事电子书墨水屏研发生产的重庆秉为科技反射式新型显示模组项目落户九龙坡区,计划5年总投资1.5亿元,建设年产6000万片墨水屏显示模组研发、生产基地。项目预计今年年内投产,达产后年产值20亿元以上。
我市长期以来积极推动市内电子产业链企业之间加强合作。一是于2017年举办了首届“重庆·国际手机展”,为市内百余家手机产业链企业提供了展示交流的平台;二是于今年4月举办了重庆市通信智能终端生态合作对接会,组织市内30余家手机整机企业,25家手机配套企业进行现场交流对接;三是筹备组建重庆市通信智能终端产业协会,打造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沟通平台;四是重视挖掘行业需求,为企业之间牵线搭桥,促成合作。
下一步,我市将持续高度重视以墨水屏、双面屏为主的知识智能硬件打造,积极整合本地资源承载更丰富的电子书及知识产品的终端融合创新,强化智能终端产品本地化配套,协调各部门共同搭建知识智能硬件产品本地市场供需对接平台,积极配合企业进行产品推广。同时,以智能终端产业发展为依托,进一步加强手机零部件企业招商引资,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努力将重庆建设成世界最大的智能终端产业基地。
二、关于“推动文化、出版行业、内容提供平台等多种媒体的合作,将传统出版,图书馆文献、培训、学习材料等,转向线上发布和运营,打造知识硬件与内容服务一体化的产业链 ”的答复
随着网络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手机、手持终端、互联网等优质丰富的出版物新载体的出现,使得读者阅读内容、阅读媒介、阅读习惯正在发生改变,呈现多元化、数字化、个性化的特点。我市高度重视知识硬件与内容服务一体化的整合。在数字阅读方式上,图书馆、行业单位也在不断探索,服务平台不断更新,服务方式日益多元,如:重庆图书馆开辟了双创·数字体验区,向读者提供辅助创作环境;重庆市一卡通通借通还服务向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延伸;“你阅读我买单”智慧阅读项目、“网上借阅 重图到家”等在线借阅项目推广至全市,市民阅读便利性网络初步构建。一批电子图书借阅机、电子读报屏、人机互动体验机、外借电子阅读器、朗读亭等先进阅读设备也在陆续投用。
下一步,我市将以聚焦“一种内容、多种媒体、同步出版”的全媒体出版模式,实现“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获得任何内容作”的目标打造知识硬件与内容服务一体化的产业链。以数字出版社、电视图书馆、数字农家书屋推广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支持各类手机阅读App、电子阅读器等新型产品开发和应用,提升市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鼓励实体书店利用互联网技术推进数字化升级和改造,支持重庆新华书店集团进一步丰富悦淘网服务,探索实体服务向实体+活动服务转变,增强读者互动性。。
三、关于“推动政府在校园教育、行政单位学习方面,搭建宣传、教育、学习、服务一体化的硬件平台,实现护眼健康、安全、可学、可用、可监督的学习平台”的答复
我市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大力推广校园数字化阅读。一是做好校园数字化阅读硬件设施建设工作。我市中小学多媒体教室覆盖率达92.5%,涵盖实物投影仪、交互式电子白板+计算机、交互式电子白板一体机、大屏幕液晶一体机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学生学习信息化终端的配备。二是做好数字化教育教学与阅读资源的共建共享工作。建成重庆基础教育资源库,汇聚资源39万余条、资源总容量达13TB;建成重庆中小学数字图书馆收集数字藏书共近46万册,对全市中小学生免费开放;建成重庆高校数字图书馆,拥有电子图书12万册、期刊7000余种、名师视频讲座6000集,其他专业知识库30TB,面向全市44所高校免费开放。三是利用数字化阅读平台积极开展各项专题活动,在全市中小学校创建“重庆市最美校园书屋”评选活动,开放“数字书屋”“好书伴成长”等数字阅读专栏,开展“科技小百科”“十万个为什么”等专题阅读活动。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继续打造校园数字化阅读硬件环境。进一步提升多媒体教室占普通教室比例;推进“无线校园”建设,鼓励具备条件的学校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为各类移动教学终端提供便捷、可靠的网络接入环境。二是继续推进数字教育和阅读资源共建共享建设。加强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平台建设应用,组织开展平台资源增配和更新工作。推动互联网+中小学书香校园阅读与管理服务平台,继续推进高校数字图情资源集约化建设,扩大共建共享范围,继续增加数字资源种类和数量,力争数字图书资源共享高校超过50所。
四、关于“推动各级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并波及大众,积极开展读书、学习活动,通过智能知识硬件平台,让老百姓感受到知识获取的便利性,培养大众的阅读习惯,全力推进‘全民阅读’”的答复
我市高度重视推进“全民阅读”工作,不断推动数字阅读深入开展,连续两年入选中国十大数字阅读城市。近年来,我市先后推出了数字图书馆、数字农家书屋、手机APP阅读、公共图书馆便民服务热线、书香重庆微信公众号、新华阅淘网等新兴阅读载体,建成43个数字图书馆和586个数字农家书屋,重庆图书馆数字资源达118TB,书香重庆网日点击量达2000人次,新华阅淘网年销售突破2000万码洋。在数字阅读方式上,我市公共图书馆、行业单位也在不断探索,实现了服务阵地的不断更新,服务方式的日益多元,策划组织了众多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数字阅读活动。
下一步,将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电视图书馆、广播电视户户通、广播村村响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公益性电子阅览室等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聚优质阅读资源,加强深阅读、精阅读和点单阅读服务,到2022年市民数字阅读率达到80%。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模式,不断丰富数字资源配备,进一步扩大“群众阅读、政府买单”、“网上借阅、配送到家”、“读者看书,图书馆买书”等创新阅读服务项目,为群众阅读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此复函已经我委陈金山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18年5月31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