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经信复函〔2018〕256号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关于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第0355号提案办理情况的复函
张科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我市设立ITSS的资金鼓励制度的建议》(第0355号)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我市信息化工作及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信息技术服务标准(ITSS)的推广和应用,有助于规范和引导我市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是推动全市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的有力举措。您此次提出的宝贵意见也是我们正在努力的方向。经认真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背景与形势
近年来我国信息技术服务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加大,已成为现代信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2011—2017年,我国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业务持续增长,信息技术服务收入占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总收入的比重逐年上升。2017年,全国实现信息技术服务收入2.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增速高出全行业平均水平2.9个百分点,占全行业收入比重为53.3%。如此迅速发展的产业,必然需要一套完备和有效的标准体系对其进行支撑。
信息技术服务标准(ITSS)是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联合指导下,由ITSS工作组研制的一套信息技术服务领域的标准库和一套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的方法论,包含了信息技术服务的规划设计、部署实施、服务运营、持续改进和监督管理等全生命周期应遵循的标准,涉及咨询设计、集成实施、云服务运营、服务管控、服务外包、运行维护、服务安全等业务领域。ITSS既是我国从事信息技术服务研发、供应、推广和应用等各类组织自主创新成果的固化,又是我国信息技术服务行业最佳实践的总结和提升。ITSS标准化成果对制定产业政策和规划、推动行业转型升级、构建行业统计制度、提升企业服务能力、指导信息技术服务关键支撑工具和产品研发等具有重要作用。2009年4月以来,经过多方共同努力,颁布实施了《信息技术服务 分类与代码》等6项标准,初步建立了市场化的标准应用推广体系。
当前,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已经成为国家战略,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快速普及,软件技术架构加速向互联网化转变,以及两化深度融合、工业转型升级、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内在要求,为信息技术服务业创造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对信息技术服务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二、其他省市经验
2010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湖北省、重庆市、成都市、沈阳市、杭州市等8个省市开展信息技术服务标准验证与应用试点。各试点单位积极组织推进标准验证和试点工作,探索有效的标准贯彻实施模式和机制,为进一步推动标准应用奠定了基础。
为大力推进ITSS 标准的应用与推广,扶持标准应用企业做大做强,目前全国8个试点省市中有7个省市出台了针对ITSS推广应用、标准制定的支持奖励制度,对通过ITSS三级以上认证及参与ITSS标准制定的企业一次性奖励10~50万元不等。其中,发达地区,如北京市奖励10~50万元,杭州市奖励10~40万元;中西部地区,如武汉市奖励10~30万元,成都市奖励10~30万元。
三、我市现状及开展工作情况
(一)发展现状。
1.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迅速。“十二五”以来,我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应用水平大幅提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显著增强。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1-2017年我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业务收入持续增长,信息技术服务收入占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总收入比重逐年上升。2017年,全市实现信息技术服务收入超过650亿元,比上年增长19%,占全行业收入比重达55%。根据《重庆市“十三五”信息化规划》,到2020年,我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占信息产业比重将达到25%,年均增长16%以上,其中信息技术服务收入占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总收入比重将达60%。软件行业正在向服务化、云化演进,总体来看,我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已拥有一定的产业规模,在电子信息产业中的地位逐步提升。
2.信息技术服务标准体系建设推动有力。自2010年获批成为全国首批ITSS验证与应用试点城市以来,我市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支持下,积极开展ITSS标准的编制、验证、试点等一系列工作,初步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产学研用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大力培育和构建ITSS技术支撑体系和实施体系,深入推进ITSS在政府信息化项目的应用实施,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全市共有83家企业通过了ITSS符合性认证,数量仅次于北京、江苏,居全国第三,中西部地区第一。其中获得咨询设计认证企业9家,运营维护认证企业74家;获得运营维护认证企业中,有二级认证企业10家,三级认证企业54家。
(二)工作举措。
1.积极加强政策指导。作为试点省市,结合我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基础,制定了《信息技术服务标准验证与应用试点实施方案》《信息服务标准宣传推广及应用示范工作计划》等文件,明确了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及保障措施,提出年度推广计划,并在相关领域积极推动标准验证和推广应用,进一步规范了我市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2.建立完善支撑体系。大力培育和构建ITSS技术支撑体系和实施体系,建成了由重庆市赛晟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作为符合性评估机构、重庆市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作为认证咨询机构的ITSS 标准应用与推广支撑机构队伍,并完成配套人员的能力建设工作。
3.广泛开展宣贯推广。按照政府和企业的不同需求,分层次开展信息技术服务标准(ITSS)的推广和培训。通过行业会议、专项会议、研讨会等平台加强ITSS标准宣贯,并针对医疗卫生、制造业等重点行业开展专场宣贯,让用户和信息服务业企业了解ITSS标准体系及其内涵,积极营造标准体系应用氛围,有效的提升了ITSS标准的业内关注度和社会认知度。以公安等重点领域标准实施为切入点,不断推动ITSS由政府信息化项目的验证实施向行业应用普及,进而发挥ITSS对重庆市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性作用。
4.探索制定地方标准。充分依托两江新区云计算产业园和电子政务云平台建设,积极建立政务云平台管理体系,编制《重庆市电子政务云平台运行维护管理制度》《重庆政务云平台人员信息安全管理制度》《重庆市电子政务云计算中心服务质量规范》《重庆市电子政务云计算中心服务质量考核办法》《重庆电子政务中心云管理策略与规范》等系列管理规范文件初稿,正根据实际情况编制新的信息安全方案。
5.强化资金保障。为支持全市ITSS标准推广应用工作的顺利推进,我委在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资金中安排专项工作经费,对通过ITSS二级以上认证的企业在标准验证与应用过程中发生的必要费用进行补助,从资金上保障了推广应用工作的有序开展,推动形成认可标准、应用标准的良性发展态势。2017年已对通过ITSS二级以上认证的重庆市通信建设有限公司、重庆南华中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重庆易联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分别给予10万元补助。2018年,将继续从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资金中专项安排资金补助。
(三)存在问题。
1.企业对于标准的价值认识不足,多数企业尚不明白标准能够为企业带来哪些利益,贯标意愿不大;企业对标准的应用结合不够,未真正将标准融入企业实践中去,尚处于探索阶段。
2.ITSS标杆企业少,我市暂无获得ITSS一级认证企业,获得三级及以下认证的企业有64家;ITSS分会的理事单位、会员单位较少,参与标准制定企业少,参与深度不够。
3.国家没有配套政策的支持,用户单位对于标准的认可度不高,企业贯标动力不足,市级层面也暂未制定支持ITSS体系建设的配套政策。
四、下一步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保障。我委将成立信息技术服务标准体系推广应用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部署和指导信息技术服务标准体系推广和应用工作,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协作。制定完善标准推广与应用的支持政策,对于通过ITSS认证、参与应用推广的试点示范企业,优先安排财政专项资金给予一定的经费补贴,支持企业进一步在行业推广和应用标准体系。
(二)深化宣贯推广,做好支撑服务。采取行业推广、研讨会等方式,面向信息服务企业和不同行业用户单位召开宣贯和培训,提高ITSS的认知度和认可度。依托本市ITSS标准评估机构及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围绕ITSS标准咨询、培训、实施和评估等环节提供技术支撑,协调解决标准应用工作中遇到的难点、焦点问题,做好相关服务。
(三)树立示范典型,推动标准落地。认真梳理和总结前期工作中形成的经验做法,宣传工作成果和典型案例,持续推动标准在医疗、教育、制造业和大中型信息技术服务企业的应用,形成示范项目和示范企业。通过政策引导、市场推动等方式,积极鼓励用户单位和系统集成企业参与ITSS标准评估,扩大标准应用范围,规范IT服务市场,带动信息技术服务产业升级。
(四)强化人才培养,建立评估机制。加强与ITSS分会沟通联系,积极配合编制标准宣贯培训教材和培训大纲,推动我市标准化相关机构、相关行业协会和技术组织建立标准宣贯师资队伍,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标准宣贯培训活动。指导相关行业协会,依据标准开发信息技术服务从业人员能力培养和评价方法,形成市场化的从业人员能力培养和评价机制。
此复函已经我委陈金山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18年 5月25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