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经信复函〔2018〕221号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关于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第0793号提案办理情况的复函
何国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打造智慧城市,助推安防产业与泛在安防体系建设的建议》(第0793号)收悉。经与市通信管理局、市公安局、市科委、市交委、市教委、市金融办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当前工作情况
近几年,我市紧抓网络强市和智能化发展两条主线,坚持“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发展同步推进”的工作思路,加强智慧城市建设,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推动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全面加强智慧城市网络安全技术平台建设。依托重庆国家级骨干直联点监测系统本地网安综合管理平台,加强对网安整体态势、重保网站监测、域名安全监测、僵木蠕监测、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网安舆情监测等功能拓展和应用,对全市智慧城市网络安全环境进行全方位监控,及时预警,指导相关企业快速处置。在党的十九大保障期间,监测全市木马或僵尸程序受控主机11.5万余个,僵尸控制服务器5600余台,网站漏洞近16万个。
二是加强了对电信企业网络安全工作监督指导,督促企业加快支撑网、网上营业厅、数据中心等防泄漏、防入侵、防病毒等安全防护能力手段建设,不断提高行业网络安全技术防护能力。
三是持续推进智慧城市行业网络安全防护工作。组织开展智慧城市网络安全防护检查,完成478个网络和系统的定级备案,全市电信企业整改自查中高危风险漏洞5600余个。组织行业落实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检查,发现并整改网络安全隐患。
四是强化了智慧城市数据安全和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指导企业在内部管理和技术防护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用户信息泄露、交易和不当使用。从制度机制、自查自纠、技术防范、事件曝光等方面开展检查抽测,委托专业机构对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和十家增值电信企业开展专项检查,对发现的漏洞全部限时进行了整改。
五是提升了智慧城市网络安全威胁和应急管理水平。健全了全市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工作机制,提升网络安全威胁和重大事件处置能力。组织开展网络安全应急演练,提升对突发网络安全事件的实战能力。
六是推动高校依托相关学科专业和产业优势,为安防产业和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技术和人才保障。目前,全市高校建成包括移动通信终端与网络控制、信息传动和控制技术、大数据、机器人等服务支撑安防产业方面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级工程研发平台4个、高校部市级重点实验室7个、市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4个。推动并转化了一批安防成果,如重庆邮电大学承担的“网络空间安全态势感知系统”、重庆工商大学研发的“生态安全物联网云服务平台”等。
二、下一步推进计划
(一)积极落实国家和市级相关政策,做好智慧城市网络安全保障。
认真落实《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和《重庆市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8-2020年)》,把握网络强市和智能化发展两条主线,鼓励和引导全市加强智慧城市建设,强化网络安全保障,确保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网络安全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二)建设高速安全的泛在安防体系。
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打造对外高速率网络通道,构筑市域高效能网络体系,加速布局5G、IPV6等下一代网络技术,建设高水平信息基础设施,为我市大数据智能化发展提供可靠支撑。围绕社会治安、安全生产、地灾防控、气象安全、食药品安全等重点,有效集成社会治理各方资源,联防联治,以智能化促进社会治理、市场监管、安全防护能力提升,构建智能防控、协同联动的立体化综合防控治理体系。
(三)加强企业引进,打造产业生态。
围绕安防全产业链,加快招商引资和产业培育,大力发展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产业,打造智能安防公共服务平台,建立集技术研发、示范应用、产品检测认证、知识产权等功能为一体的产业孵化平台,大力推进社会各领域的数据和应用安全,构建产业发展生态。
(四)深化高校与安防产业的技术转移转化对接。
进一步加强高校创新能力建设,组织高校面向安防行业企业重大需求开展科研,助推高校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加快健全高校科技转化工作体系,加强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管理、组织和协调,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和条件保障力度;大力支持高校培育和发挥技术创新服务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专业化的科技经纪人队伍,为科技创新提供专业化服务,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水平;继续组织高校与区县、企业科技资源精准对接活动,促进高校科技资源与成果的落地转化,提升服务安防产业发展能力。
此复函已经陈金山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18年4月27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