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 > 重庆工业概况

2013年重庆工业经济发展概况
时间: 2015-02-12

2013年,全市工业战线围绕增量调结构、创新促升级的总要求,积极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等重点工作任务,沉着应对,积极作为,全市工业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有为、稳中提质的良好势头,继续发挥了全市经济发展火车头和稳定器的核心作用。全市全口径工业产值1.83万亿元,同比增长13.8%,是2010年的1.8倍。其中:全市规模工业实现总产值15824.9亿元,同比增长14.5%,新增2700亿元,为近十年来的最高纪录。全口径工业实现增加值5249.7亿元,同比增长13.1%,占地区GDP的比重为41.5%,工业对地区GDP增长的贡献率达53.4%,拉动经济增长约6.6个百分点。其中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3.6%,排名全国第2位,西部第1位。

(一)规模工业经济运行稳中有进。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6%,高于全国3.9个百分点,增速排位从一季度的第9位,上升至上半年的第4位和全年的第2位,累计上升了7位。从运行轨迹看,3月以来规模工业累计增速始终位于13.4%-13.9%的中高区间,在经济增长速度的换挡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没有出现大起大落,实现了经济稳定和健康的发展。

(二)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电子信息产业产值比重达到23.7%,较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成为第一大支柱产业;汽车产业占比18.1%,较上年提高近1个百分点。装备、材料、化工、消费品、能源等支柱产业比重也调整在7%-15%之间,形成齐头并进态势。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电子、汽车两大产业分别增长22.9%20.7%,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近六成,电子、汽车两大产业双轮驱动、多点支撑格局特征凸显。

(三)工业经济效益稳中向好。全年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417.1亿元,同比增长19.6%;利润总额878.4亿元,增长42.5%,增幅排全国第1位;利税1638.4亿元,增长40%;资产总额13135.9亿元,增长19%;全员劳动生产率23.4万元/人,增长11.6%;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57.8%,提高23个百分点;亏损面10.1%,同比下降2.8个百分点。此外,工业能源利用效率延续了去年以来较低能耗实现较快工业增长的良好态势,规模工业度电产值达29.3元,同比提高1.6元,其中电子制造业为190.4元、汽车78元,远高于化医的14.3元、冶金的11.5元。

(四)区县工业规模不断壮大。2013年渝北、沙坪坝、九龙坡、涪陵等4个区县规模工业总产值过千亿元,其中渝北区产值突破2500亿元,南岸、江津、璧山等9个区县突破500亿元,以上13个区县规模工业总量合计占全市近八成,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87%。同时,全市“1+2+7+36”工业园区平台全面推进,产业聚集效果更加凸显,两江一圈园区的汽摩产业集群,两个保税区加渝西园区的笔电产业集群,长涪万三大化工基地,北部新区、九龙、西彭、茶园等汽车、装备制造、有色金属、物联网、军民结合等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快速发展。

(五)市场主体培育进程呈加快态势。2013年新增规模企业859家,其中由中小微企业升入规上的企业达609家,创历史新高。2013年全市产值过亿的企业数达到2211户,比2012年增加336户;产值超过10亿的达237户,相比2012年增加47户;超过100亿的有16 ,相比2012年增加3户(以上全部按企业法人计算)。2013年大中型工业企业总产值占规上比重达70.5%,对全市规模工业的贡献率达到63.6%,发展势头继续向好。

(六)重点产品持续放量且附加值提升。2013年我市重点关注的55个工业产品中有43个实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分类型看,电子整机多样化特征凸显,平板电脑、打印机等新增量的注入,形成了品牌多种、ODM多种、产品多样的三多格局,生产笔电5471万台,增长35.7%,实现全球每4台电脑就有1台重庆造,单台价值提高12.5%;显示器995万台,增长23.2%;打印机1944万台,增长1.2倍;手机3546万台,增长2.3倍。汽车产品结构大幅调整,在长安福特新福克斯、翼虎、翼搏,长安股份逸动、CS35等十余款新品带动下,2013年全市汽车产量突破200万辆达215万辆,增长23.3%,其中轿车108万辆,增长18.3%,汽车单台价值提高7%

(七)企业创新水平进一步提高。2013年,企业R&D经费突破140亿元,增长20%;企业研发投入强度0.9%,稳居西部前列;企业专利授权数突破7000件,综合实力西部第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累计20家,数量位列西部第二。同时,通过滚动实施三个一百重点新产品研发及产业化计划,2013年重庆机床大型高精度蜗轮滚齿机、力帆电喷变频发电机等31个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新蒙迪欧、长安睿骋、致尚XT等一大批新产品顺利上市,新产品产值率继续保持20%的高位。

(八)工业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十大工业项目双百计划项目为主抓手,大力推动京东方8.5代液晶面板、SK海力士芯片、北汽银翔、上汽通用五菱等重点开工建设;巴斯夫MDI、长安福特三工厂等50余个项目加速推进。2013年完成工业投资3529.9亿元,增长15.2%,其中民间投资额达2073.9亿元,占比达到58.8%;全年工业投资占全市投资总额的31.5%,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为25.5%

(九)工业外向型步伐不断加快。2013年工业实际利用外资额40亿美元,连续三年保持在此水平,居全国前列;新增世界500强工业企业7家,累计达191家,占入渝世界500强企业总数的83%,继续领跑中西部。与之对应的是,2013年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工业总产值增速为24.7%,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0.2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43.1%;规上工业实现出口交货值2256.2亿元,增长32.5%,实现加工贸易和保税物流进出口值为416亿美元,占同期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的60.6%。与此同时,韩国浦项、香港力劲数控机床等100余个项目签约落户,硬盘、汽车电子、机器人等一大批项目取得阶段性突破,助推工业招商开放进程持续加快。

(十)生产要素调度保障有力。2013年电煤实现常态储备150万吨左右,可供发电30天;全社会用电量810亿千瓦时,增长12.5%,其中工业用电523.9亿千瓦时,增长11.6%,成功应对52年来最热夏季,实现不拉闸限电目标。工业用气大户需求满足率达95 %以上。渝新欧开行频率稳定在11-2班,实现返程货零突破;渝深快线区域联动成功运行,开行频率每周3班;国际及地区货运航线累计达19条,定期货运航班达40/周,支撑江北机场货邮总量中西部第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