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复函公开

[ 索引号 ]
11500000009276281J/2023-00428
[ 发文字号 ]
渝经信复函〔2023〕563号
[ 主题分类 ]
工业
[ 体裁分类 ]
人大建议办理
[ 发布机构 ]
市经济信息委
[ 成文日期 ]
[ 发布日期 ]
2023-08-21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969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永川区代表团: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快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的建议》(第0969号)收悉。经与市发展改革委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重庆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情况

近年来,重庆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等整体战略布局,持续推动汽车产业加快新能源化、智能化、网联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产业规划指引新征程。20228月,市政府印发了《重庆市建设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222030年)》及4个行动计划,确立了建设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两步走发展战略,完善了产业发展的顶层规划设计。今年6月,袁家军书记明确指出,要瞄准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目标,做大做强做优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形成制造强市的中流砥柱。

(二)新能源汽车做出新贡献。长安汽车、赛力斯汽车等16家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集聚发展,2022年全市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1.4倍,车型涵盖乘用车、货车、客车及专用车全系列,包括纯电动、插电式、增程式、氢燃料、换电式等技术路线,长安阿维塔11、深蓝SL03、问界M5等车型持续向好。

(三)配套体系呈现新形态。新能源大小三电领域已有比亚迪、赣锋、吉利等动力电池企业,金康、青山等电机企业,大陆、南方天合等电制动企业,龙润、耐世特等电转向企业,超力、重庆三电等电空调企业,博世、明天等氢动力系统企业。智能网联领域先后引进延锋国际智能座舱、亮道智能毫米波雷达、长线科技汽车芯片、辰致线控底盘等重点项目,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自主配套能力,关键零部件配套体系初步成型。

(四)先行先试实现新进展。自动驾驶测试进展显著,重庆市已开通双向1500公里测试道路,测试里程超过200万公里。永川区建成西部自动驾驶开放测试和示范运营基地,实现完全自动驾驶商业运营。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稳步推进,在两江示范区着力构建基于车路协同的智慧通勤、智慧物流、智慧市政等6大类应用场景,涵盖绿波通行等30余种功能场景。

(五)便民服务展现新面貌。合理布局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充电桩保有量突破15万个,高速公路快充网络覆盖率达90%,辐射范围西部领先。加快建设国家电动汽车换电模式示范城市,率先在巡游出租、网约出租、物流配送等领域先行先试,换电站保有量达104座,涵盖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及部分高速公路服务区,形成了满足前期运营示范需求的换电服务网络。积极创建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加快加氢站基础设施完善,稳步提升氢燃料汽车示范运营规模,积极培育氢燃料电池产业。

(六)成渝合作取得新成效。共同打造应用场景创新打造成渝氢走廊、成渝电走廊、成渝智行走廊等三走廊,累计共建充电桩33.35万个、加氢站24共同推进补链强链。搭建汽车产业链供需信息对接平台,推动两地400余家企业实现相互配套,年配套金额超过110亿元,带动行业全域配套率超过80%

二、建议采纳情况

(一)关于优化全市汽车产业布局的建议。

推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要立足现有基础,放大特色优势,切实抓好产业集群发展和产业园区能效提升。为此,我们强统筹、壮集群,强化整车企业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全市形成区域联动、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落实《渝西地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倍增行动计划(20232027年)》,支持渝西地区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为园区特色发展的主攻方向,聚焦关键核心零部件细分领域,进一步完善园区产业布局和空间规划,适度超前建设与产业发展匹配的基础设施,引导特色园区差异化、协同化发展。

落实《重庆市建设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222030年)》有关要求,启动了市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特色产业园创建工作,按照以创促建、以创提质、以创争优思路,鼓励和支持永川区等13个有条件的区县和开发区利用自身资源禀赋,重点围绕新能源系统、智能网联系统传统系统涉及的12个总成56种部件,积极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特色产业园,实现产业集约集聚发展,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

下一步,我委将坚持统筹布局,集群发展的基本原则,强化长安汽车、赛力斯集团、长城汽车等整车企业示范带动作用,构建市级层面统筹推进、各区县特色发展的产业格局一是统筹推进招商引资。加强市区协同、强化整车带动、推进以商招商,充分整合长安汽车、赛力斯集团、长城汽车、吉利汽车等市内整车企业资源,共同招引市外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在渝西地区落户投资。二是加快推进存量转型。积极动员企业加大转型升级力度,建立健全汽车领域的技术改造目标、工作和考评体系,形成覆盖规上汽车零部件企业及高成长性企业的技改项目库,更好服务企业技改需求。同时,实施企业数智提升专项行动,加快企业智改数转步伐,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深入开展机器换人”“生产换线”“管理换脑,打造一批人机协同制造、机器视觉检测、柔性生产制造等典型应用场景。三是着力培育特色园区。坚持推进亩均论英雄和标准地改革,引导资源要素向优质区域、优质企业、优质项目集聚,完善园区服务功能和管理体制,推行公司化专业化市场化运作模式,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园区赋能行动。四是支持永川区充分发挥长城汽车带动作用,优先发展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车控等总成,全面梳理各链条上下游产品和企业发展情况,分链制定专项发展计划,以整车找总成、以总成找部件,层层递进,实现全链条的纵向整合,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二)关于全力创建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准入管理试点城市的建议。

推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要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加快行业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先行先试。为此,我们在现有自动驾驶先行先试的基础上,积极帮助企业申报全国首批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

一是支持企业筹备充分调动整车企业积极性,支持长安汽车、长城汽车企业积极申报全国首批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其中长安汽车拟联合长安车联科技共同开展准入试点,申报车型为深蓝SL03,申报产品功能为交通拥堵自动驾驶(TJP现已完成准入申报方案起草,同时申报车型已完成仿真、场地测试,道路测试正在进行中。长城汽车拟联合使用主体(与永川区国有平台公司合资设立)共同开展准入试点,基础车型为魏牌蓝山,申报产品功能为高速公路交通拥堵自动驾驶(TJP)和高速公路自动驾驶(HWP)。现正修改完善准入申报方案。

优化政策支撑目前,重庆市已组建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应用管理工作小组,保障准入试点的开展和落地,率先在全国立法出台了《重庆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应用管理试行办法》(渝府令〔2022350号),并印发了《重庆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应用实施细则(试行)》(渝经信规范〔202213号),为进一步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开展提供政策支撑。2023年,市经信委、市公安局、市城管局、市交通局正联合拟定《重庆市智能网联汽车高速公路测试管理细则(送审稿)》和《重庆市智能网联汽车高速公路测试道路要求(送审稿)》,拟于近期上报市政府同意后印发实施。

完善基础条件重庆市已开放双向1500公里测试示范道路,测试道路的交通信号、技术监控设备等设施均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要求,已具备良好的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基础。目前,西部智联联合招商车研、中国汽研共建市级智能网联汽车安全监测平台,具备数据接收、数据上报、数据存储、数据补发、统计信息上报和数据查询响应功能,为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提供数据监测和分析,预计7月建成。

下一步,我委将坚持谁成熟支持谁的原则一是会同永川区、两江新区、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等重点承载地继续完善政策保障、基础设施和安全管理条件,尽快开放内环快速路、西三环部分高速路段作为全市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道路,不断丰富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验证场景。二是推动西部智联联合招商车研、中国汽研加快共建市级智能网联汽车安全监测平台,形成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管理能力,实现各区域车路终端信息互联互通,支撑我市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安全性能评估和准入许可评估。三是支持长安、长城、赛力斯等整车企业对标工业和信息化部要求,完善准入试点申报方案,力争在全国首批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助力全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

(三)关于成立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的建议。

推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产业链是主要载体,创新链是重要动力,资金链和人才链是关键因素。为此,我们聚资源、促融合,持续提升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整体效能

积极推动企业聚焦优势领域,加快创建技术创新联盟,以清研理工为主体创建了重庆市汽车动力传动系统智能制造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重庆市汽车智能检测与智能装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以赛力斯集团为主体创建了重庆市增程式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以平伟汽车为主体创建了重汽车车身覆盖件冲压模具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以平创半导体为主体创建了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下一步,我委将坚持创新驱动,融合发展的基本原则,探索成立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集聚重庆大学、重庆理工大学等高校,中国汽研、招商车研、西部智联等科研检测单位,长安汽车、赛力斯集团、长城汽车等整车企业,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重庆市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中信银行、汽摩协会等单位优势资源,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供需对接、科技研发、检验检测等服务,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资金匹配和人才培养一体推进、一体设计和一体部署,实现产科金人四链良性循环、有效贯通、深度融合。

此答复函已经蓝庆华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你们有什么意见,请通过填写回执及时反馈市人大常委会人代工委。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3728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